李国文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淡之美》,文章开篇就说:“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文章先从淡妆的女孩、早春的西湖说起,加上以淡见长的中国水墨画与浓重的西方油画、酽黑的咖啡与清淡的龙井的对比,进而延伸到为人处世的浓与淡。如此浓的笔墨描述淡,无外乎李先生结尾那句对淡的推崇“人处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近日看白岩松先生的书《白说》,白岩松先生对淡的理解与李先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现在爱喝的都是淡的东西,白开水、绿茶。过去愿意喝肉汤,现在愿意喝好的青菜炖了很久之后的汤。小时候觉得这个没味,现在才知道真叫鲜,淡中得味。这是岁月给的。”
白岩松先生这段文字前还写了一段:“我观察我的儿子,他不太爱喝白开水,也不太喝茶,爱喝各种饮料,甜的,刺激的。因为人生淡,年轻的时候味道少,他需要用更强烈的味道,去给自己一种触碰。”
我与白岩松先生的儿子都是90后,他儿子经历过的青春期,平淡期我也经历过,因此我对白岩松先生的这段文字颇有共鸣。或许是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这些年轻人接触到了种类繁多的饮料,而不爱喝淡淡的白开水,纯净水。
白岩松先生认为,年轻的时候味道少,人生淡,需要用更强烈的味道,去给自己一种触碰。
确实如此,年幼的孩提时代,不懂万事,不知何为浓淡。年少时代,懵懂无知,那肯定是淡。到了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三观,这时的年轻时代拉开了序幕。年轻时代,就要浓,就应该有味道,而不是平平淡淡。既然年轻是资本,有“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的冲动,“就算失望不能绝望”的乐观,“我要从南走到北”的执着又何妨?浓字贯穿的年轻时代,会给人生充满各种美好辛酸的回忆!
我惜日月催花老, 光去如箭青春少。90后也快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我们的心态也在逐渐发生变淡。年轻时除了读书,什么都不用管的韶光一去不复返,变成了什么都要管,除了要读书的疑惑年纪;曾经的不羁的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天天在为买房、车贷、奶粉钱思前想后;当初的酷爱摇滚的叛逆青年,也成为《老男孩》、民谣的听众。这时候,我们才开始相信前人言,平平淡淡才是真,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白岩松先生在他文章后面的读后感里提到两行字“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人生的浓与淡,与喝茶的浓与淡又何尝不相似呢?开水冲开了茶叶,茶味从淡变浓,多冲泡几次后,再浓的茶也慢慢变淡。
何时该浓,何时该淡,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