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去了两个地方,余荫山房和农讲所。
余荫山房建于1867年,邬彬所建。原是建祠堂余地,只三亩余,整座建筑是园林与祠堂共存,座向不同,各有入口,却又相通。祠堂本有两座,是邬彬父祖之祠,是咸丰皇帝赐建,今只紧邻园林的善言邬公祠完整,并排的潜居邬公祠只存大门。祠堂高敞宏雄,确实比常见的气派,祠内有木雕圣旨匾,是原物。
园林以水池为中心,四大建筑绕池三面,另一面是小径与高墙。深柳堂为主厅,卧瓢庐为副厅,与书房临池别馆隔池相对,互为风景,很妙的布局与借景。池左侧有廊桥与两侧长廊相连,把园林分作左右两部分。桥后(左)草木葱葱,曲径通幽,墙边有半亭名来薰亭。主建筑是中间环水八角形的珑珑水榭,四面植物对应四季,如北面为腊梅,南为兰。只是如今只有腊梅是旧物,代表其它季节之植物多为后补,稍不明显。
深柳堂与临池别馆隔是余荫山房最重要,也是最有特点的建筑。深柳堂虽不大,也隔出两小室,隔墙非砖而是木雕嵌瓷画,更有八位文人的题诗版,其中就有刘墉。雕刻颇精,古色古香又精致文雅,更兼透光通风,内室虽窄,无逼仄感,如浑然一体。触目皆雕画,诗情画意让人俗念全消。木雕为饰,瓷画为画,点睛甚妙。且门前有花架,是南方藤本炮仗花,春节前后开花,朵细色红,簇生如火,色彩极其斑斓耀目,为古香更添新色。上述之桥名浣红跨绿廊桥,浣红即指炮仗花,跨绿是指别水榭周边绿荫如云。
临池别馆的精致就远不如深柳堂,只在中间正面以冰裂纹门架为饰,有别深柳堂的内秀,而是外秀。从深柳堂观之雅馆如画屏。
玲珑水榭,八面皆窗,面面皆景。尤以面桥望池,拱桥如虹,深柳、临池献美,依墙翠竹更似竹林无数。水气袭人,翠色扑脸,幽如水殿。还有瑜园,俗称小姐楼,以建筑为主,不是余荫山房原建筑,是邬氏后人收购邻园并入。
农讲所,其实应叫番禺学宫,今为农讲历史展厅,除了棂星门和半池半桥,还有点学宫旧模样,大殿已无旧痕。看过高要学宫,觉得番禺学宫低矮了些,气派更是不如,难怪到过两次,还是印象不深。学宫左边还有两进的明伦堂,没有僻作农所展厅,多少还有点学宫的样子。
说实话,番禺学宫作为学宫,确实有点强差人意。
20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