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古今奇闻趣事,传递世间真情善意。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552期,如果您喜欢,不妨给个关注!
文/小田
今天给大家讲一篇在山东省流传很广的民间小故事。故事有些离奇,也有些神话,不过倒是很有意思。
希望各位看官读过后能够微微一笑,将本故事蕴藏的寓意铭记于心。
闲言少叙,马上开讲这则民间小故事:
在很久以前,在山东某村里有一个王姓老翁。老翁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大,二儿子王二,老三的名字大伙也猜到了,就叫王三。
有一年,老翁和二儿子出去办事,回来的路上却遇到了劫匪。爷俩不仅失了财,还把命给丢了。
此消息传到村里后,老伴儿一时无法接受,不久后伤心欲绝也死了。
好好的一个家,只剩下老大和老三了。老大早已经娶妻,妻子李氏是个尖酸刻薄、不讲情面的女人。
老三尚且14岁,老实巴交的,这爹娘一没,老三只得跟着哥嫂过日子了。
起初还好,可慢慢的,嫂子就各种嫌弃老三,他常和老大说老三的坏话。老大也对老三起了厌恶之心,不久后,老大和妻子就把老三赶回到了爹娘的老房子里。
老三看着空洞洞的宅子,心里很是难过。
他想爹、想娘,想过去温馨的时光。邻居们看老三可怜,就轮换着给老三送些吃的。他们疼老三,骂老大,都说老大夫妻俩没良心,迟早遭报应。
老三在邻居们的救济下,勉强可以糊口。他常常在夜里,摸着爹娘用过的东西轻声哭泣:“爹娘,你们咋就抛下我不管了啊!如今大哥大嫂不管我,你们要是在,该有多好啊!”
每次,老三都是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一天午后,老三扛着爹娘留下的一个破竹筐,去地里挖野菜。他找寻好久,挑了半筐野菜。他回到家,翻出仅有的一些面粉,就开始做菜饽饽。
晚饭就这么解决了。
他看了一眼地上的竹筐,拿着走到院子中。他好久没吃过蛋了,下意识里就喊着:“小鸡、小鸭,快来竹筐里下蛋啊!”
老三念叨了好几遍,最后放下竹筐回到屋里睡觉去了。
第二天他醒来后,却发现竹筐里放满了鸡蛋。这下可把老三高兴坏了。他拿着这些蛋就给邻居们分了,又拿了一些蛋换了些米面。
晚上,老三又拿出这个竹筐,开始喊道:“小鸡、小鸭,快来筐里下蛋!”
第二天,老三一看那竹筐里又放满了鸡蛋。老三开心得合不拢嘴,这下终于不用为吃喝发愁了。
老三又给邻居们分了一些,之后拿到镇子上换了些银子。
后来,这事就传到了老大和媳妇儿耳朵里了。“你听说没?老三有一个神奇的竹筐,只要一念叨第二天竹筐子就会变出鸡蛋。你赶紧把那筐拿来,咱们留着用。”
老大一听甚好,背着手便去找老三。老三正在给隔壁的王阿婆干活,见到大哥来了,便回了家。
“你把你那竹筐借我用一下,过几天我就还给你。”
“不借!我还要用呢!”老三知道大哥借了这个宝贝肯定不还。
“你给不给?”老大恶狠狠地问道。
“不给,就不给!这是爹留给我的!”老三的话没说完,老大就给了老三一脚。
老三心里委屈,一下就哭了。邻居王阿婆听见了就跑了过来,她一边安慰老三,一边指责老大。老大不闻也不言语,拿着竹筐就走了。
到了家,媳妇儿眼看丈夫把竹筐带来了,嘴上乐开了花。
“快!让我看看这宝贝!”大儿媳妇摸着这个筐眼睛里直冒金星:“哎呀呀!以后咱家吃喝可不用再发愁啦!”
当天晚上,老大学着老三的模样,拿着竹筐就在院子里喊道:“小鸡、小鸭,快来筐里下蛋啦!”
媳妇儿躲在门后,开心地笑着。
第二天一早,老大妻子起床去收鸡蛋。可没把她气死,哪里有什么鸡蛋,满满的一筐,全是鸡屎和鸭屎!
妻子叫来丈夫一看,丈夫就觉得是老三在使坏。他将竹筐扔到了屋外,气冲冲去找老三算账。
老三正在做饭,见大哥来了,他也没言语。大哥劈头盖脸就把老三骂了一通。
老三没和他争执,送给大哥10个鸡蛋,要把那竹筐拿回来。
“破竹筐有啥好要的?你且拿去,就在院外扔着!”老大拿着鸡蛋气汹汹走了。
老三跟在后面,去拿竹筐。
当天晚上,老三又在院子里喊,之后他便睡觉去了。
夜里时候,老大家的房子突然着了火。幸好老大及时发现,叫醒了妻子跑出了屋子,不然这俩人早就没命了。
两个人是逃了出来,可家里的一切都成了灰烬。老大的妻子坐在地上就开始哭:“完了,全完了,一把火把啥都烧没了,以后住啥吃啥啊!”
这火也怪了,只烧了老大这间房子,隔壁的房子并无大碍。村里人都说,这是老大坏事做多了,遭报应了。
老三得知此事后,送给大哥大嫂一些银子,还给他们送了些米面。
大哥大嫂悔不当初啊!两个人再无言以对老三,遂躲进了山里,住进了一个山洞。
夫妻俩在山里耕种,村里人很少去问津。只有老三时不时拿些银子和鸡蛋,看望下大哥和大嫂。
有人问过老三:“老三啊,你是不是傻呀?他们俩以前那样对你,你不记恨吗?留着那些东西自己吃不好吗?”
老三总是傻呵呵地说:“恨有啥用?毕竟他俩是这个世上我最亲的人。如今他们都那样了,也算得到了惩罚,我还记恨着旧事干吗呀!”
结语:
是啊!手足之间哪有过不去的坎儿啊!爹娘没了后,兄弟姐妹就是最亲、最近的人了,何必弄得跟仇家似的呢?
借此故事,奉劝各位看官:好好珍惜手足情,大家劲儿往一块使,世上就没有难事了。
本故事完结!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文中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还望各位读者不要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
如果喜欢我的民间小故事,还请大家点赞、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