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高中时期都为安妮宝贝所沉迷,她笔下的人物,纯粹而又破碎,像暗夜默默开放的诡谲的花朵,总是散发着不易让人接近又欲罢不能奇异气息。
七月与安生也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那时候最心痛的莫过于:七月想,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分享的,或许这就是长大吧,那时候我们心里只觉得惋惜她们的少年的友谊,明明陪伴彼此度过了最迷茫的青春,却最终要走到再无交集的两面,在漫长的人生中融为一体,而又走向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想起来就会觉得心酸。所幸,最后七月和安生一起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她们的爱在刚出生的婴孩身上得到了延续。
一上映就去看了这部影片,周冬雨和马思纯的表演可圈可点,于青涩初识时那种羞赧但毫无保留的感情演绎还算到位,长大后彼此那种隐忍的情绪和张扬的肆虐被收拢在眉眼之间,算是不枉安妮花了那么多笔墨在读者心中种下的那颗矛盾的种子。只是故事的开头她们没有相识在大榕树下,七月没有抬头看见那个笑容璀璨的安生,故事的最后也不是七月隐藏了悲伤,替安生扶养她的孩子,影片在最后呈现的结尾是实现了两种生活的对调,让安生和七月各得所需,实现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渴望。
最点燃我泪点的就是安生远行的时候,在列车开动的时候她探出头,拼尽全力对向着火车奔跑的七月说,“如果你让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这是那个看起来恣意,无所在乎的安生不想割舍与七月的联系做出的最后努力。可是七月没有勇气说出这句话,只是任由泪水留下来,她知道,安生可以不走的,只是为了她,让她安心,让她过上自己一直设想的生活,做那个在所有人眼中都一副岁月静好模样的七月。
其实,安生每一次离开,七月都想让她留下来,可是每次都没有说出口。因为她害怕,平静的生活会被打破。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又不敢去面对外界的惊涛骇浪,这何尝不是被生活束住的我们自己,平静、温和、隐忍,有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和一个看起来契合的另一半,心里就以为这样的生活是完美的,一生很长,用一种在世俗看来稳妥的生活去过好像显得更加安全而合理。
安生从小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从来不曾也倔强地不愿体会到平实的温暖,她像是无蒂的花,唯遇到七月,才浅浅地扎下了根。而七月则恰恰相反,生活对于她,像是一滩不起涟漪的静水,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成章地平顺,包括后来遇到温情男主,家明,在原地等她,而不是去家明工作的地方找他。安生与七月,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如矛盾挣扎中的一个人,在安稳与漂泊之间摇摆不定,时而想要逃离,又时而想要停止漂泊。
人人生而孤独,仿佛很难真正找到理解你的人,除了你自己。正如七月对安生所说,我恨过你,也只有你,安生与七月,就像矛盾的自我,相识无数人,最后还只得形影相吊,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情。探索自我,寻求自我救赎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还必须依赖自我的独立思考和身体力行。
安生和七月几多分离,从她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家明的出现只是加速了这一成长反应,就像相交的两条线,只能越走越远,没有人能同时拥有两种生活,既安稳规律又自由随意,所以注定也舍弃一种生活,才能维系另一种生活,虽然每一次割舍都会无比心痛,但是生活就是这样,会在一次次痛苦的选择的让你确定你最终要过上的生活,而你只能如安生一样,在无人认识的火车上放肆地痛哭。
七月与安生注定分离,这是宿命和选择的必然。就在于,你到底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但是即使有一方逝去,另一方也会在心里延续着她想要的生活,安生以七月为笔名,让她最后万水千山走遍。
而故事外的你,想好自己要选择的生活了吗,七月or安生?
初秋风起,海底月是天上月,愿你的眼前人是心上人哇,谢谢支持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