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是过往所有经历的综合产物,父母的基因、娘胎里母亲的饮食、作息、心情,出生地的气候水土,生长过程中每一口饮食,家庭的氛围,大脑接受的信息、教育,读过的书,以及每一个出现在生命中的人接触产生的大大小小可能微不足道的影响,还有其他纷繁庞杂的、知道和不知道的因素,所有这一切综合造就了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经历,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而生活在相同氛围、接受相同信息的人也会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思维和气质,相似度最高、感情最牢固的是战友,其他比如老乡、校友等各种有过共同经历的圈层。
正因为每个人都是出身+经历+教育的结合,很多境界高的人从言行举止、出言谈吐就可以反向推断出过往因素的大略概况,所谓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根由就在于此,只不过人力毕竟有边界,但智能却可以处理海量数据,未来万物互联,每个人的大部分经历都会以数据的形式载入系统,也就是说,只要是社会的一份子,智能就是最了解我们的,而掌握智能的人或者机构,就是未来社会秩序和规则的制定者。
因为,过往经历构成了我们社交的基础。
两个陌生人作为社会节点需要找一个共同点作为社交切入。传统社会通常会从出生地开始,“您哪里人啊”,总能找到与之相应的点,如果是老乡总会自带一丝亲切,马上就能形成老乡见老乡相同风土的绑定,如果不是老乡,也容易从出生地找到饮食、风俗之类的话题来打开局面;再就是教育背景,喜欢读的书,对某一话题的认知,这些都是社交语言,都有可能在瞬间相谈甚欢、亦或者一言不合。
看到没,社交就是共同语言,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能起到的作用很小,更多的是成长成现在的自己、背后所有经历、多种文化的碰撞,我们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齐鲁多豪迈,吴越多温柔,父母关系和谐孩子则更包容,教育良好则品性温和、视野开阔、举止得体,每一个环节因素都是历史背景的产物,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思维认知、意识形态,芸芸众生,都是意识的结交。
生而为人,感性是绝对的,而所谓理性,却是相对的。
人类作为物种进化至今,是一个和大自然以及环境博弈的过程,人们通常的生存规律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什么样的山水孕育什么样的乡土特色,这就是风俗,风俗可以说就是族群和环境博易产生的秩序,不管看上去是不是不可思议,一定是系统演化产生的结果,而来历是不是符合科学或是最优解,似乎并不是特别重要,它已经在每一个生存其中的个体烙上终生的印记,成为性格的底色,然后成长的过程中继续与外界吸收、融合、塑造,最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则取决于机遇。
我们大多普通人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在家乡直到外出上大学才有机会接触新的环境,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身背后的风土文化和另一种或多种文化产生接触,遇上什么样不同的文化、遇上的先后顺序、自身的融合或抵触情况综合在一起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新环境的适应,新的受教育方式,来自各地自带文化背景的同学,更加广阔的世界,更加前沿的资讯,这些都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雕琢全新的自己。
在如今不确定剧增的信息时代,没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足够的认知和强悍的执行力就没有足够的成长,世界变化太快,成长进化速度至少要和世界的变化速度保持同步才能不落伍,必须得全力奔跑才能停在原地,一般的努力根本不作数,一般的进步并不能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的进化可以定义为:不同文化在自己身上的融合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这是一条铁律,多样性的生态就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单一的则趋于寂灭,大到生态环境、世界国家,到组织机构,再小到家庭个人,不同的思想文化总是能焕发出大的和谐与进步,盛唐气象就是包容,长安作为世界中心就是因为可容一切;现代的美国为全球霸主,也是因为汇聚全世界的文化;大城市虽然有诸多的拥堵、污染以及诸多社会问题,但依然具有无以伦比的吸引力,因为多样性代表着无限可能,对个人来讲也是一样,身具多种思想、多样文化,就能在未来创造无限可能性,谁更包容,谁就代表未来。
我们作为积极向上的个体,可以做的就是放开心胸、拥抱多样,放弃高傲,保持谦逊,甘于处下,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可能,在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