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月出天山,迢迢万里辉——库尔勒,一座西域边城,塞外明珠。人说,故事长满天涯海角,可最令人难忘,是故乡。
库尔勒,意为眺望。谁曾想一场别离过后便只可远隔千里地眺望。听人们说起新疆,说她遥远神秘,说她辽阔壮美,说她不安动荡,凡此种种,都平添了一分她的吸引力。我长养在新疆的风日里,戈壁滩上,孔雀河旁,天山山麓,都曾留下过我的脚印。巴音布鲁克的旷远天地,巩乃斯的苍苍林莽,塔里木河的蜿蜒曲折,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荒凉缥缈,都让我沉醉不已。我的前十八年,有幸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二.
我最初的欢喜,迷茫,悲伤,懵懂,各种情感的交织,都发生在这座城市里。我犹记得从小到大第一次挨打是是在四年级,因为和小伙伴放学去广场上玩喷泉天黑才回家,在路上被妈妈逮个正着,回家就被一顿暴揍。在那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我都在怀疑人生。四处问询之后得出结论,原来大家都在我之前就因为种种原因被爸妈揍过,我不是这个世界上最悲惨的人。此后的日子一直平淡无奇。直到大概五六年级时收到人生中第一封情书,要知道那时的我很黑很瘦,而且能够一言不合就和男生掐架。虽然是一封情书,但是我的内心雀跃了一阵就毫无波动了,我极其冷静客观地用红笔圈出了满篇的错字,然后找人把情书还给了那个小男生。可以说是相当冷艳了。
三.
小升初也是波澜不惊地过去了。到了初一,非主流正当道,那个是大家都喜欢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年代,日常喜欢互踩空间,听歌听的是许嵩徐良汪苏泷三大巨头,空间要加背景音乐和炫酷的闪光特效,以现在的眼光看真真儿的是非到极致了。谈恋爱也在那时成为一种风潮,一个星期就能完成告白到分手的一系列过程,过家家式的恋爱真是让人目瞪口呆。校园暴力在这种环境下也慢慢滋生。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妈妈破釜沉舟让我转到库尔勒的另一所中学。
四.
在这里,我每天两点一线,早出晚归。冬天我经常出了门在路边买完早餐就开始撒丫子一路狂奔,为的就是赶上已经到了十字路口的绿皮一路公交车。一开始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我只能和妈妈住在地下室里,几平米的空间里只摆得下一张小双人床,余下的局促的空间只能容一个人穿行。昏黄的灯光,斑驳的墙面,记不清我是怎样在那样的环境里完成每天的作业的了,我只记得那时候过得很开心。从夏天到初冬,夏可凉,冬可温,有妈妈在身边,就很安心。我还记得当时有一只流浪狗被妈妈投喂了几次之后就一直窝在那里不走了,后来不知怎的又不见了;还记得中间凑巧赶上我的生日,爸爸在农忙之余赶来给我过生日,送来了一箱柿子,妈妈从超市买来了一块长相极其浮夸的蛋糕,想起来还是很温暖啊;还记得我是在那时认识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孩子;还记得当时一心向学,心无旁骛的自己……再后来转学升入初三,我在学校旁边租了小房子,到了冬天升不起来火炉,只能四支僵劲不能动,窝在被子里写作业,妈妈也是尽可能地在那时默默支持着我。当时有个男生追我,他的妈妈跑到我妈妈面前说我影响她儿子的学习,可以说是对我妈妈横加指责。可是我的妈妈,她没有严厉地质问我或是怎么样,她甚至没有主动向我提及这件事情。她只是说:“我相信我的女儿。”静默无言,只有爱你。
五.
初中的辗转终于有了收获-----我顺利进入了本地的重点高中,三年高中平平淡淡。高二压抑自己到抑郁,折腾的父母人仰马翻,高三起起伏伏,所幸高考平稳度过。
最后,响应着大家“冲出新西兰”的号召,我们填报志愿,踌躇满志地离开了这座城市,却在离别之后倍加想念她。我想念烤包子炒米粉烤肉拌面凉皮子,想念夺命大乌苏,想念那美丽动人的新疆,想念库尔勒。我爱这座城市,爱她瓜果飘香,爱她歌舞升平,爱她山水静默,爱她悠悠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