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封皮上的slogan:每当你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就翻开这本身! 而这段待业在家的日子,就经常有自我怀疑的时候,而确实这本书不仅接地气地从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入手,结合一个个实用的工具来帮我们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也让正在发生转变的我们从一些故事中获得了共鸣,确实得到了慰藉和信心。
今天就想摘录这章最适合在职业转型期的我们去看的内容:如何应对职业变动与转型:
真实的自我存在吗
职业转型绝不是找一个能赚更多钱、有更大职业发展空间的工作那么简单,它其实是一个自我重塑的过程。
每一个职业背后,都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关系到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我们怎么看待自己,也关系到我们会怎么行动、思考和感受。所以,职业转变的过程,就是新旧自我更替的过程,而这也是职业转变最难的地方。
当我们对自己没有清晰的想法时,我们会通过职业倾向测验等工具来发现“真实地自己”,让自己的想法清晰起来,然后根据这个“真实的自己”来选择职业、规划发展。
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讨论如何发现真正的自己时,正在以一种静态的方式看待自我。我们假设自己是一个已经形成了的东西,只不过它被类似纱布之类的东西遮住了、蒙蔽了,所以我们看不到它。这样一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遮住自我的纱布拿开,看清楚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然后根据这个真实的自我作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可实际上,在我们作出选择之前,根本没有所谓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在寻找和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选择一个“可能的自我”
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提出了一个关于可能的自我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与所谓的真实自我不同,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很多可能的自我。这些可能的自我,有些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化的自我,有些则是我们非常厌恶的、不愿意去扮演的自我。
职业转型的过程,就是选择其中一个可能自我,让它跟世界发生互动的过程。如果这个可能自我在现实中是适应的,那它会逐渐成长起来,变成真实的自我。如果它是不适应的,那我们可能就要换一个,重新做类似的尝试。
可实际上,在萌芽期,这些可能的自我只是我们心里的一个念头。
念头的成长需要尝试
自我是在实践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的。如果没有尝试,可能的自我就不会有发展。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职业转型是先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作计划,并逐步去完成。可实际上,职业转型是一个试错过程,中间有很多的反复和纠结。在这个过程中,计划通常是派不上用场的。只有尝试的反馈能告诉我们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如果要改进,更真实的路在哪里。
当然,并不是所有尝试都是顺利的。有时候,尝试需要兜兜转转很长时间,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可能的自我朝理想自我转变的影子。这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自我的过渡期。
在过渡期,新的自我和旧的自我在一起共存、竞争,逼迫我们作出选择。而我们会不断跟自己讨价还价,拖延作选择的时间。这种拖延,既是因为放弃那个旧的自我会带来损失,更是因为我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这种焦虑,是我们面对结束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
在过渡期,旧的自我和新的自我还在不断地此消彼长,我们会一直处于撕裂的、焦虑的状态,直到某个契机表明,我们不能再逃避选择了。这时候,真正的转变来临了。
这就是职业转型的过程——从萌芽期的念头,到不断地尝试,到新旧自我相互撕扯的过渡期,一直到转型完成。这个过程通常是漫长的,而且有时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也许,我们在职业的转型中兜兜转转吃那么多苦,最终想要的,就是一种踏实的感觉,这种踏实的感觉里有我们真正想要成为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