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24)
黄岐之
“厥阴风木”
[摘录1]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主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缘木实生火,风木方盛,子气初胎,而火令未旺也。
[意义] 风是厥阴木(肝)气之所化。“风”气在天表现为风,在地表现为木,人体表现在肝。足厥阴以风木主气,手厥阴心主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因为木生火,风木方盛,子(火)气初生,火未旺盛。
[感悟] “风”气为阳气初起而未升,相火(心主)化气在肝。肝气顺达,则阳升气为火(气)
[摘录2] 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
[意义] 冬季水藏,冬去春来,春风鼓动,阳气从地起,生意萌动。然而土气不升,依赖木气以升之,但是木气不达,实依赖土气升达。因此,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不动);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不顺达)而风生。
[感悟] 肝木之气,阳气起而不升。脾阳随肾阳而升,肝木随脾阳而升。肾水脾土温和,木顺无风;肾水寒脾土湿,木郁生风。
[摘录3] 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过度)也。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故风木者,五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意义] 肝木以升发条达为性,己土(脾土)湿陷,抑遏乙木(肝)发达之气,生发不顺,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都是风木之疏泄的原因。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凡眦(眼)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都是风木之枯燥。及其传化和转化,千变不穷。因此风木是五脏之贼(伤害),百病因此而生。病的起因,都是木气之郁(肝木不顺)。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占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其病因。
[感悟] 木气之郁,肝木生发不顺,木郁贼五脏,百病而生。
[摘录4] 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是以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其气然也。
[意义] 水生木,木生火,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木郁,木郁土湿,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手厥阴心主主火,木气畅遂(顺利),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暑)。因此,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是无疑的。
[感悟] 肝藏血,主疏泄。肝木为肾水和心火的中气,木郁土湿,水火不交,则上热下寒。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