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横穿中国第五天,我们一行驱车700公里由浙江绍兴奔到山东临沂,整整走了一天。考虑到今天可能要替老师开一会儿车,所以昨天没敢太晚睡觉,简书第一次没有写完就发了,今天继续补上。
有这样一座古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老街台门,它有2500年的历史,名人辈出,却低调从容,如同那水巷纵横中的堤埠石一样,千百年来,立在那里,却总让人不断地想回头张望……她就是鲁迅的故乡,绍兴。
她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之称。今天一天我们就行走在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之中。
第一站首先参观周总理纪念馆,周总理系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其先辈于元代迁徙至绍兴,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定居于此。少年时代的周总理曾在此生活学习,受到故乡历史文化的薰陶和深刻影响。在参观总理纪念馆的过程中,看着总理那慈祥的面容几度泪眼婆娑。总理的一生非常简谱,对家人和亲属要求及其严格,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党,献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第二站参观鲁迅故里。来到鲁迅故里前首先想到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对我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吧!但还是记忆犹新。
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先6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我们首先来到三味书屋,这个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12岁到18岁学习的地方。在他的座位旁刻着一个“早”字,据说是有一次他给他父亲买药迟到了,他的先生很严厉的惩罚了他,他并没有解释,而刻下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
从三味书屋出来去看了百草园,这个园子很大,在这里除了看见几颗大树和一片菜地外,找不到它和普通的园子有什么区别,但它在鲁迅的笔下却是那么的有趣!他在12岁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想象着童年时代的他在那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是何等的快乐!
从鲁迅故居出来,孩子去坐了他们心心念的乌篷船,据说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这些自带灵气的孩子也再粘粘水乡的灵气。
第三站沈园。我和胡老师、原老师三人出来步行向沈园走去,只有200多米的距离,我们边走边聊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还调侃到如果那个时候陆游的母亲要听到胡老师的课就不会有这个后果了,一直特别喜欢这两首词分享一下: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第四站书圣故里。摘自原老师的简书:书圣故里也就是绍兴老城。书圣自然是指王羲之了,但凡能被称为“”圣”的,都是在自己行业里占有绝对地位的人。比如文圣孔子,兵圣孙武,史圣司马迁, 医圣张仲景 ,武圣关羽等等,王羲之被人称为书圣也是因为他对书法做出了不凡的功绩。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那个墨池就是王羲之能成功的最好证明,他们说这里的鱼是都是中国最有文化的鱼,因为它们喝足了墨水。
晚上去酒店的路上,涵宇和老师谈论的问题特别高深,远远超出她这个年龄孩子的思维,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