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茶与酒早已深入我们生活之中,朋友相聚,人情往来,都少不了要喝几杯薄酒;一人独处,或三两朋友闲谈,也都少不了要沏一壶热茶。酒和茶好像可以串联起我们的一生,虽说大多数女性同胞还没有此爱好,但这两样待客之道少不了的物品,也必将伴随她们的一生。
为什么女性同胞相比男性没有形成这种普遍爱好,我认为和过去的男女不平等有关,在过去一个人要显示他所属的高高在上的阶级,就必然会让一些物品成为这个阶级所特有,以此进行区别。既然如此,今天就让我们把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在茶和酒上去体现,让男性同胞不再讶异于喝茶饮酒的女人存在。
茶和酒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是人。连佛都把平等作为最高的修行,可见平等的难得,佛家讲“功德”,指的并不是布施为善,而是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可见你要是做到平等了,你也就是半个佛了。现在让我们回归正题。
(一) 我们为什么要饮酒?
关于为什么要喝酒这个话题有很多说法,“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欢”,“酒能忘忧”等等,这些说法虽然实在,但针对一个问题而言,它并没有深入到其根本,今天我们稍微深入一些来探讨这个问题。
在过去酒是由粮食酿造的,不存在今天的勾兑,那么酒的普及必然建立在饱食之后,而“饱暖思淫欲”的说法即是表达人们在满足温饱之后,向精神需求走去,这与国外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一致,那么结合两者可以说明酒并不是作为一种物质需求而存在,它属于一种精神需求,也可以说酒是一种文化,而非一种物质,有一句话很好的契合了这点,即“哥喝的不是酒,哥喝的是寂寞!”
既然酒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需要中,那么这种文化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酒的产生来说,它属于意外的产品,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人类意外得到的。既然如此,那么酒是先于人类需求而产生的,其实这也是今天大多数商品的特征,先制造商品,再引导需求。那么人类的需求又是在后来的岁月里如何得以产生并扩大的呢?
需求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战争。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这是生存所需,而酒具有感官上的麻痹作用,争斗前用来壮胆,或鼓舞自己,争斗后用来犒劳,或消除恐惧,对争斗成功和失败的双方来说都是再好不过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使酒成为大众所需。
而需求扩大的原因,则是儒家思想的普及,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这种思想让人们更容易接受统治阶级的统治,让人们自发形成一种对自身的规训,让人们多了克制,而少了自由的野蛮,而人们又需要在这种禁锢的思想下,去消解自身产生的这种野蛮,于是酒就成了最好的载体,它让人们的野蛮得以释放,这也是许多人喝酒时像是变了一个人,喝酒后天不怕地不怕,我认为这正是思想禁锢在这一刻的瓦解,让他们的内心再无束缚。
所以我们喝酒是一种文化上的需要,没有酒,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卸下对自己设置的规则,而酒让我们能更快的与自己,与别人从心所欲的相处。所以喝酒也被认为是一种友谊上的需要,如果一个人不喝酒,他很容易被对方认为是有防备之心,不掏心窝子,不交心,这时对方往往会用一句“不给面子?”来再次相劝,许多人会在这一句之后端起酒杯,因为他心里清楚这句话代表着友谊,所以在中国戒酒如果没有身体上的原因的话,是很难成功的。
小酌怡情,豪饮伤身。酒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何况过饮后失态的不堪,以及有些人酒后的失德,更是回归到了动物的兽性。所以希望大家尽量别饮酒、饮酒别过量、酒后别开车。酒虽然是一种文化,但一种文化并不是会适合所有人,所以那些不在酒文化之中的人们他们可能是在茶文化之中,下回我们再来探讨中国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