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了倡导“教师权威”、坚持“知识本位”和宣扬“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否定了教学在于沟通与合作的本 质,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力,从而也最终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的指导作用。如常见的数学课堂,很多人认为,教师在黑板上教一遍,学生照着做一遍,再通过反复练习,就掌握了新知识了。但这只是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今的教育主流。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学生的这种自我发现,对知识的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自主地掌握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的学习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教师要承认并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因此,课堂转型刻不容缓,从教师为主角转型到学生为主体,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采取"以学定教"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楚“以学定教”是什么?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再以“教”为主,而是要起“主导”作用,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学生自学的有效性与探究问题的能力,最终取得最大成效。这就是“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这一种“先学后导,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 “教”、轻学生“学”的做法,反而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提出困惑,并由学生解决困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室课堂驾驭能力要求非常高,同时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其次,我们要明晰“以学定教”的几点要求是什么?
“以学定教”最首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前情况与已有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时的差异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因此,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做到有效预设
要做到有效预设,就少不了在课前进行学情分析。那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呢?简单的方法及时进行分层调查、了解。
2、课中,思考学生如何学
这是“以学定教”的中心环节,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完全展现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能力较强的学生更能通过这样的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因为要将课堂“丢”给学生,所以一定要在平时多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避免教师“填鸭”行为。但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与交流无限制的放任。教师应该融入学生的合作中,听取学生的反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互动,保证学生自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做到了心理有数,以备临时修改教案。
3、学后,思考教师如何导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实施教学方案。这也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临场驾驭能力了。这个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自学后依旧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形成的错误理解。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他们很可能会将错误的方法延续到今后的学习中。因此在这个环节,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绝对不能将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更不能唱“独角戏”。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或者创造性的想法,即使与自己所想的不同,教师也应给予鼓励与赞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还要适当补充一些与新的教学内容有关的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等。
要做好这三个环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不容易,既要在平时多运用,更要多参阅参考书提升教师自身水准。总之,转型后的课堂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开动脑筋,教会学生实际运用。
最后,我们要明白“以学定教”遵循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所向。所以要做到课堂转型,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转变的这种教学方式与多尔提出的“4R”教学规范是切合的,遵循“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