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说我想吃莲藕,母亲在零上2°顶着寒风用铁锹在自家门前的藕坑里整整挖了3个小时挖出了8只藕,瑟瑟发抖用冻僵的双手提着一篮子莲藕微笑的对我说:宝贝,今天妈给你做藕吃。上学时,大手大脚的我说零花钱不够用,母亲丢下手里的农活骑车气喘吁吁的骑了十几里土路给我汇了过来,汇钱时,还一边叨叨业务员:“快点吧,我儿子缺钱了”。长大后,我成了家,有了工作,母亲看我早出晚归,下班后还要在厨房里收拾碗筷一忙就是一两个小时,颇为生气,嘀咕道:“洗碗本是女儿家干的活,你不要什么都自己干”。满满的爱意,暖暖的情意,可就是这样的“爱”,却让我左右为难痛痒难当。
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因为儿子还不足一岁,而我又在异地工作,媳妇只有和儿子在老家跟我父母住在一起,世人皆知,婆媳关系是这世界上最难处、最难理顺、最难得和谐的关系。加之,母亲是个讲原则、讲礼仪的人,媳妇是个直性子暴脾气,她俩唯一的共性就是要强,这两个人在一起,掐指一算擦出点火花就是势在必然情理当中的事。
有一次,儿子高烧不退,稍微好转的时候,母亲正试着给他喂点青菜,这时,媳妇正在锅里煮着面条,媳妇说:“妈,您先别给他喂了,我待会给他吃面条”。您看,多小的事,可是,问题马上就来了。母亲没吭声,继续给她的孙子喂食面条,媳妇以为母亲把她的话当耳旁风,敏感的神经一下子奔溃了,怒吼道:“让你们别再喂了就别喂了”,说完,媳妇一把抱过儿子,大步离开了。
媳妇的做法的确有些粗鲁,甚至可以说粗暴,可她就是这样的暴脾气和修养,仅与性格品行有关,无关乎道德良心。母亲可不这么想,在母亲眼里,媳妇就是没教养、没素质、不懂得尊重人的表现,同样,在媳妇眼里,母亲就是爱插手、爱叨叨、爱多管闲事的人。母亲严谨、媳妇任性,从此这两个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尽管有在一起相处愉快的时刻,但是内心深处骨子里隐藏的却是对对方有着深深的排斥和反感。
人与人相处,原本都是和睦的,可是,自从对方露出了一些缺点后,更明确的说,是一方受到了伤害后,双方就像刺猬,要么彼此伤害,要么互相远离。不知道从何时起,自从戴上了有色眼镜后,就再也摘不下来了。对,偏见和误解,就这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几个月前,媳妇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再三思量,她决定出门赚钱——上班。于是,没人带孩子,成了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我多次强邀身处千里之外的母亲前来,母亲克服了晕车呕吐的困难,见面的时候差不多只剩下半条命了。起初,一家子人其乐融融,可没过多久,却矛盾重重,最后,以一场激烈争吵而告终。
回老家前,母亲的说辞是,她太懒,又不爱收拾,你这么累,她一点都不心疼你,我要把她的性格憋过来。我嫌母亲太单纯,解释道,“妈,一个人的性格怎么能改过来呢,她懒,有我呢,其实,带孩子已经够累了”。母亲缺说,“累什么累,三岁的孩子能跑能跳,有带刚出生的孩子累吗?”。我跟母亲大吵几句,言语间,都是偏袒媳妇,因为我知道,母亲看到的,只是眼前,还有很多,媳妇操心和劳累的地方,母亲根本就看不见,母亲才过来几天,她印象里,媳妇还是和原来待在老家一样,毫无改正原本如初。而媳妇的反应则是,你妈要么做事,要么就不做,别做了又爱唠叨,如此这样,干脆不做更好。在我看来,两个人,彼此之间成见很深,就算第三方两边努力和解,也是杯水车薪,效果甚微。
我累了,我不想再多说什么了。看看,母亲这样的“爱”,真的是好沉,好沉重。
亲人之间,虽前脚吵了架,可后脚却还是愿意为你掏心掏肺。媳妇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媳妇再过几个月就要临盆了(二胎),而我们彼此双方父母又不在身边,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打电话问我,“你们需要我过来我就过来,你们不需要我我就不来” ,从母亲的言语间,母亲这是在试探我,她很渴望过来却又怕矛盾重重,内心深处还是想要一家团聚。我的回复是,“您要过来就和爸一起过来,您要一个人过来就暂时不过来”。可这话到了我爸这里,“你这是嫌弃你妈啊”。我这哪里是嫌弃,我这是担心母亲和媳妇不合,又像上次一样唇枪舌战,那样的结果,可不是我想看到的。
可是,谁又能理解呢?母亲也不理解,母亲说是我嫌弃她,最后在电话里,母亲和我不欢而散。
母亲爱我不假,可是,有些时候,一家子人在一起处的却十分拧巴,甚是尴尬,异常滑稽。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来都是印着“我这是为了你好”的铭牌,打着“我这还不是为了你”的旗帜,贴着“我这么辛苦的赚钱,以后还都不是你的”的标签,这份沉甸甸的爱,放在子女成家前,那是再也正常不过了。可在子女成家后,各种关系、各方面利弊的权衡过后,这份“爱”的份量依旧,可效果却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适得其反。毕竟,以前是单纯的一个人,现在面临的,却是三人的家庭。
溺爱就好比一颗糖,刚吃的时候很甜,吃多了迟早会蛀牙。天下的母亲们,不要再溺爱了,如果仍然需要给予的话,就给你们的儿媳妇或者女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