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个父母都免不了的会有育儿焦虑症,我应该是症状比较严重的那类型。
培根说过,经验是最好的论证方法。吸取大宝教育的失败经验,二宝相对来说就比较幸运,从对大宝的精细喂养到二宝的放养,跌倒抱起的姐姐到跌倒自己起的弟弟,教育模式也由灌输模式演变为引导模式。延续古诗词背诵、故事喂养理念,屏蔽逼写字等无用功。
眼目前看,二宝某些方面,确实比姐姐强,比如动手能力。
最近,种草网络直播课,试课,各种纠结后,买了两个学习课程,一个英语,一个数学思维。
都是花呗惹的,反正卡里没钱花呗上有,还款时要肉疼了。(人性啊,本末倒置,无视花呗的便捷,自己不剁手,反而狗怪树桩头!)
一分钱一分货吧,英语那个便宜。但被拉进去的各种群,搞得头晕眼花。
群里一宝妈的抱怨深得我心:课不知道怎么样,这几天深不见底的公众号互联真烦人!
看了一下英语班的教学模式,更是少不了陪读陪练。
人啊,免不了就想图省事。想报个班,把孩子丢进去,好给自己的焦虑症一个交待。其实,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越想优秀,就越得“麻烦”,得沟通、学习、接触、了解更多东西,并最终坚持下去……
你就负责赚钱,教育就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这话没毛病,却成了很多父母不陪伴孩子的借口,堂而皇之缺失于孩子的生活中。
钱志龙说的: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大人的太图“方便”。
想一劳永逸,把孩子甩手给辅导老师或任何一家培训机构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锦上添花的食材毕竟做不了主食。
陪了一节数学思维课,发现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新颖,小朋友很喜欢,互动很积极,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还期盼着下次上课。
其实那些知识我也可以教,但不知道它们的专业名词,得买书来系统的学习。
所以,既然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听课中,我何不陪孩子一起学呢。
我准备把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我这么喜欢教娃娃,退休后自己开个班,把好的东西分享出去,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嘛。
看我这白日梦做的……好歹,我还可以教教孙子,孙女,外孙们嘛。
真是想太多!
二、
下午和隔壁的小妹聊天,发现大家的育儿理念都很相似。因为儿子上一年级,她发现自己教育上的空白,最近一直在恶补,不仅买书来看,还上百度搜曾仕强视频学习,想进一步了解孩子生长中的共性、父母应该具备的品性,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最有成效的是,开学以来,坚持每天把孩子拼读语文课文的视频发给老师,对儿子的成绩提高帮助很大。
养成微习惯,这样的妈妈必须点赞!
相谈甚欢中,我也发现了她的变化,谈吐和想法很吸引我,看问题更实在更透彻了,最后总结对儿子的教育让我忍不住要偷偷借鉴。
为母则刚,每个妈妈都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潜能,为了子女,很多能力都会得到开发与提升。
教育这条路上,不会孤单,永远有学习者在你追我赶。
比如,我的好几个同学,为了宝贝能吃到安全放心的蛋糕,自己学习糕点制作,即便工作再忙碌,朋友圈里也经常会秀出各式美味,羡煞我等。
如若为了图“方便”去买,岂不少了很多乐趣。
“成长”是相互的,如果家长图了“方便”,自己也就停滞了。
换位思考,如果作为家长的你,都厌恶学习,那你如何鼓励孩子热爱学习?!
反之,作为家长的你,在学习如何教育中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进步,那你身旁的孩子是能感觉到的。
教育这门学问,不是“打”和“骂”就能做好的。他需要“有心”、“用心”、“走心”,一点“方便”都不能图!
三、
原来这首诗是慈禧写给母亲的呀:“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中国的父母很疯狂,特别是在育儿方面。
曾看过一篇报道,老外在他们国家罢工,标语写的是“维权不成,就去中国当外教”。外教是最得中国家长偏爱的英语老师,月入不菲,连房租都是学生家长平摊的。以至于有个学生出国后才发现,她那万人迷的外教竟然是她留学国家的通缉犯。
这都是些什么鬼,真正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不主张父母走苦情路线,苦自己而富养子女。
那样的生活,最终只会演变为对子女的“道德绑架”,更有甚者,养出只“白眼狼”。
什么“穷养”、“富养”,都是“有心”想把孩子教育好。
方法千万条,尽心第一条!
教会孩子坚持与热爱,依自己的能力行事,量力而为,心随所安;诚恳处世,心无所惧。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才能不卑不亢,一生无畏。
按现在的就学趋势,十五岁左右,孩子住校后,我们就将成为“空巢”老人了,孩子依赖我们的时间也就十来年,转眼即过。
所以,各位亲爱的家长,再忙、再累,也要多陪陪孩子!
感谢您的阅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