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天下午,表弟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在喝茶。表弟声音急切地问道:“我现在面临中年危机,你教教我怎么办?”话音刚落,我一口茶没喝进便喷了出来。
“什么?你1992年出生,今年才25岁,你就跟我在这里扯什么中年危机?你疯了吗?”我对着电话向他咆哮道。
表弟劝我消消气,然后便向我娓娓道来。
表弟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刚入职的时候,他还算是个“小鲜肉”,逢人便被夸年轻有朝气。可现在呢,他被新来的几个实习生讥讽为“90后空巢老人”,这也就罢了,关键是突然发觉自己跟他们像是有了“代沟”。
有一次,他与一名实习生QQ聊天,没聊几句,对方便发过来一个数字“2333”。表弟以为对方在说产品型号,就回了一句:“我们公司可没你说的这款产品!”没想到对方发了一个“哈哈哈”的鬼畜表情过来,又回了一句“你OUT了”。
在互联网公司,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开始那几年,表弟照样生龙活虎的,可现在就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一样。上司对他的工作表现也越来越不满意了,提交的方案一次次被批得体无完肤。再看看身边这些小弟小妹们,个个精力体力旺盛,虽然工作经验不如他,可他们懂得不少新鲜知识,颇受上司器重。
表弟焦虑地说,我现在感觉自己的身体在走下坡路,但抬起头职场的天花板清晰可见,这样下去,随时可能会被炒鱿鱼。
听完表弟的话,我竟一时不知怎么安慰他。
二
这真是个喜新厌旧的时代,年轻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年轻消失得太快。明明青春还没有过完,但是“初老症”便已悄悄来临。
表弟的事,让我想起公司有一位女同事,才1988年出生,不到30岁,就常常自称为“中年妇女”。她的表现也常常是一副中年妇女“怨妇”的模样。要不就是说压力太大上有老下有小身心疲惫,要不就是说老公没本事买不起车和房到现在天天住蜗居挤地铁,再要不就是说领导好色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像她这样人老珠黄了就再也得不到重用……
总之,在她的眼里,生活到处是洞,不安全感如影随形。这样的焦虑,让她原本还可以热血澎湃的青春,像极了一具被风干后的尸体。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一些真假难辩的流言更加剧了年轻人的焦虑。“华为集中清理34岁以上员工”的传言,一度让许多年轻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开始迷茫不安。网上还流传着一份出生时间与人生进程清单,更是让人感到无力绝望。
按照这份清单上说的,1992年出生的人到今年就应该是部门经理,月薪1.6万;1987年出生的人到今年就应该是副总,月薪5万;而1982年出生的人到今年该是总经理,年薪100万……试问,这样的“标配人生”,怎么不令人瞠目结舌呢?这又得让多少年轻人哭晕在厕所啊。
我们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把生活过成了比赛,仿佛“有车、有房、有钱”就是“人生赢家”。可是,大多数人又都在这些条条框框面前,羞愧地低下了头,成为自己口中所说的“卢瑟”。
为什么“中年危机”会提前来临?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被主流的世俗的价值观在驱使,80后90后的年轻人,依然执着于定义“什么才是正常人生该有的样子”以及“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
可是,生活不是考试,不是所有题目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三
就在我纠结如何去应对这种“中年危机”提前的焦虑时,网上有两个人的故事,让我大吃一惊。
一个是“最潮大爷”王德顺,身材健硕、精神抖擞,秀胸肌,秀模特步,秀“一字马”,直教年轻人汗颜。他50岁后开始健身,65岁开始学骑马,70岁练成腹肌,78岁骑摩托,79岁登上时装周,如今他片约不断,此外还要出书、讲座、为新片站台,忙得应接不暇。真正做到了80岁的年纪,却活出了20岁的模样。
“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我绝不驶进那避风的港湾!”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不过到75岁才埋葬。而有些人,即使到了80岁,依然可以活得像个少年!比起王德顺大爷,还在叫嚣“中年危机”的年轻人是不是自惭形秽呢?
另一个是“神仙奶奶”盛瑞玲,精神气爽、神彩飞扬、身姿曼妙、笑意盈盈。她70岁才进入广告行业,成为高龄模特;爱时装、爱“臭美”,出门前一定画个精致的妆;电脑上网、手机微信样样玩得转,抢起红包来比谁手速都快;游泳、打球、跳舞、唱K,来者不拒,嗨起来比年轻人还疯……她80多岁的人生,比我们18岁还要灿烂。
“人生需要有改变,要有闪光点,要有生活乐趣,要有价值!”二三十岁的我们担心自己变老,年近百岁的盛瑞玲奶奶却风华正茂,比起她来,我们真叫一个无地自容啊!
四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没有什么中年危机提前,只有你急功近利的焦虑。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但生命是什么颜色,你自己可以决定。委屈求全的生活即使风华正茂也可能形同枯萎,积极自信的人哪怕满头白发也可以姿态飞扬。年龄不是真问题,年龄讨论只是焦虑的出口,注定你要去趟的路,谁也不能代替。
所以,别急着过什么“标配人生”,也别在乎什么“人生赢家输家”,更别年纪轻轻就称“中年危机”,所有的焦虑与不甘,皆是我们对生活的偏见。只要你还有信心,心怀梦想,执着奋斗,你就会发现,青春并未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