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益家分享】
商朝定都亳(今商丘),几经变动,后来迁到殷(今安阳)才稳定下来。在殷地发现的商朝遗址就是殷墟,这里最大的发现是甲骨文,将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又向前推了一个朝代。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与我们现在用的汉字一脉相承。文字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在其他的古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早已消失的今天,中华文明能传承到今天,汉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透过地理看历史》李不白(著)台海出版社
2024年12月9日【益家分享】
商部落也是东夷人的一支,东夷人主要聚集于山东丘陵地带,山东有鱼盐之利。商部落已经被华夏化了,处于东夷与中原的交汇地带(商丘)。这时的“夷”并不是指外族,只是指生活习俗不一样。“夷”是个象形字,指一个人背着大弓,夷人就是擅长射箭的人,他们不种田,以打猎捕鱼经商为生。后羿就是东夷人,他箭法高超,传说能射日。姜子牙也是东夷人,被封到“齐”,是最早的“以夷治夷”。周朝以后,夷才指外人,比如东夷、英夷或洋夷。
—《透过地理看历史》李不白(著)台海出版社
2024年12月8日【益家分享】
黄帝、炎帝和蚩尤三个人的位置刚好是一条线,黄帝在西,定轩辕之丘(今新郑西北);炎帝在中间,定都陈丘(河南淮阳);蚩尤靠东,位于山东大野泽(今巨野县北)一带。从地形上看,蚩尤的位置最好,背靠泰山,西向中原;黄帝的位置也不错,西靠嵩山,北倚黄河;炎帝处于河南中心地带,是当时天下的共主,看似位置最好,实际处于两大巨头的中间,容易腹背受敌。
黄帝瞅准时机先发制人麾军东进,打败东边的炎帝,两大部落最终合并在一起,这就是华夏族的雏形,我们也因此称为炎黄子孙。
—《透过地理看历史》李不白(著)台海出版社
2024年12月7日【益家分享】
上古时期,中原一带生活着大大小小上万个部落,其中有三位带头大哥:
有一个部落发明了车子,我们称他为轩辕氏,首领是黄帝;
有一个部落庄稼种得好,还发明了中草药,我们称他神农氏,首领是炎帝;
还有一个九黎部落,属于东夷的一支,有九个氏族,首领是蚩尤。九黎不是少数民族,伏羲、女娲都出自九黎。
—《透过地理看历史》李不白(著)台海出版社
2024年12月6日【益家分享】
要想生生不息,就必须顺。摆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有两条路,一条越走越宽,另一条越走越窄,每个人都要自己选……大家真的要花一些时间去了解中国文化,比如什么叫作过节?其实“节”等于“劫”,过节就是过劫—过得去叫“节庆”,过不去叫“劫难”。这样我们才真正明白,过节要庆祝,就是恭喜你又过了一个劫难……
—《周易大全》曾仕强(著)
2024年12月5日【益家分享】
“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檀香刑》莫言(著)
“孩子需要我们牵着他们的手,却不需要我们指路。”
—《父母的觉醒》沙法丽·萨巴瑞(美)
2024年12月4日【益家分享】
“事实是,当你犹豫要不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其实你内心已经有了选择,只是你还没有充足的理由去说服自己。”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日)
2024年12月3日【益家分享】
“专读书也有弊病,
所以必须和现实生活接触,
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2024年12月2日【益家分享】
古往今来,忍字堪称众多有志之士的人生哲学,正如清代金兰生《格言联璧·存养》中所说的那样,“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之事功”。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需要忍耐的事情,借以历练自己的心智。学会忍耐便会像“退一步海阔天空”般,忍一次天便更蓝,海便更宽,心也变得更加包容和宽大。
—《人生三修—佛家修心篇》
2024年12月1日【益家分享】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对他说的话: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里孔子是告诫子夏为政的原则,就是要有远大理想。
—《人生三修—儒家做事篇》
2024年11月30日【益家分享】
美国诗人爱默生曾解释过什么是成功:
笑口常开;
赢得智者的尊重和孩子的热爱;
获得评论家真诚赞赏并容忍假朋友的出卖;
欣赏美的事物、发觉别人的优点;
留给世界一些美好,无论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还是一个小园地或一个获得改善的社会现状,都可以;
知道至少一人因你的存在而过得更快乐自在,这就是成功。
—《人生三修—道家做人篇》2024年11月30日【益家分享】
美国诗人爱默生曾解释过什么是成功:
笑口常开;
赢得智者的尊重和孩子的热爱;
获得评论家真诚赞赏并容忍假朋友的出卖;
欣赏美的事物、发觉别人的优点;
留给世界一些美好,无论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还是一个小园地或一个获得改善的社会现状,都可以;
知道至少一人因你的存在而过得更快乐自在,这就是成功。
—《人生三修—道家做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