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到老家孩子身边,会发现原本计划好各种辅导计划,交流方式都实际无法实现。孩子毕竟是孩子,是个个体,不是机器人,按一个健,就可以随我们的意向而转变。
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的,斗智斗勇的过程,不是讲道理可以说的通的。他们本身没有行为约束性,靠的是大人持续的,一致的,方针做法。
如果我做现在这份工作,是一定没有办法兼顾辅导孩子的,所以在大的城市读公立,读私立就区分的很明显。
越来越感觉自己都开始佛系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越开始放弃对孩子的要求了。小的时候巴不得孩子是要去常青藤的,再大一点觉得清华北大也行,现在发现只要985.211就可以了。
将来更加不知道会降到什么标准。
我爸比我教育孩子要专注,付出更多,也更有目标感。所以也是孩子的福气,我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