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作乱
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东晋的四大家族是王、谢、桓、庾四家。比如,王谢指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了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桓氏一族发迹于桓温的父亲桓彝,桓彝是谯郡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最初在齐王司马冏麾下任骑都尉,晋元帝时受封安东将军,之后“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
桓温是他的儿子,是晋明帝的女婿,他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振,又三次出兵北伐。此后他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他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
桓温临终,命少子桓玄继嗣,袭爵南郡公,时年五岁。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司马德宗即位,为安帝。安帝不辨寒暑饥饱,是个白痴皇帝。太傅、琅琊王司马道子专制朝政。司马道子嗜酒如命,继续任用王国宝等宠臣,招来王恭发兵讨伐。殷仲堪、杨佺期、桓玄响应。司马元显成功策反王恭手下北府军首领刘牢之,王恭兵败被处死。司马元显为了安抚,让殷仲堪任荆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桓玄对这两人日渐不满。
隆安三年(399年),荆州发大水,平地水深三尺,殷仲堪抚恤饥民,仓库空竭。桓玄早想火并殷、杨,见时机一到,他首先袭取了囤积粮草的巴陵,继而进兵杨口,败殷仲堪之侄,随后占领距江陵二十里的零口。殷仲堪见大事不妙,急召杨佺期相救,终因粮草奇缺而惨败,双双为桓玄所杀。
隆安四年(400年),桓玄夺得荆州、雍州。他随即上表朝廷,求领荆、江二州刺史。而这时孙恩起义正风气云涌,势不可挡,东晋朝廷无暇顾及其他。桓玄的种种非分之求,朝廷都有求必应。
隆安五年(401年),孙恩从海道进攻京口,逼近建康,桓玄声称勤王起兵,实际上是想浑水摸鱼,——谋求夺取建康。
402年,司马元显发兵要进攻桓玄,桓玄军却顺流而下,攻入建康,杀死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独掌大权。
404年,桓玄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桓玄篡位以后,骄奢淫逸,游猎无道,通宵玩乐。即使是桓伟下葬的日子,桓玄在日间哭丧但夜晚就已去游玩了,有时甚至一日之间多次出游。又喜欢阿谀奉承,厌恶臣下进直言,法令无常,随心所欲,一会儿想废钱币而用布帛,一会儿又想恢复肉刑,结果事事无成,致使朝野失望,人不安业。
不久,刘裕举北府兵起义,桓玄败逃江陵重整军力,遭西讨义军失败。他试图入蜀,被杀。
(东晋是门阀政治时代,皇权衰微。你方唱罢我登场!买了一本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但迟迟没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