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若聚时热闹,到散时岂不冷清?既冷清则徒增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贾宝玉与她的想法却大相径庭,宝玉自言他一生只愿人能常聚,花能常开。怕只怕,人散了添悲,花谢了没趣。至筵散花谢,这万种愁绪却又如何排解?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黛玉或许是太脆弱了,她正是因为太在意这一切,反而表现出一副轻描淡写可有可无的样子。黛玉深知“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的古 训,才又作出了“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凄美词句。她若不遭变故,不经世事,又如何能有这样一种心态来洞察世间百态、体味人间冷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既便一个聪明如此的女孩,她懂得“求缺”,但她未必明白“惜福”的真谛,才会终日愁苦不堪,度日如年。只愿自己能求缺惜福,求缺告诉我人不能太贪了,而惜福是要我培养一种感恩。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若真有一言可行,只愿自己能懂得求缺,勿忘惜福。其实,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