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马上就过去了,写写最近的成长。
这周开始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说实话,真的不简单,很多概念对我自己来说太过于生疏,看学姐发给我百度云的视频,也要记很多的概念,很久没有硬性背一些东西,但是看到书后面的习题还是要背很多东西,等买平板后用anki来每天学习复习。
这周和一位同学约好每天早晨7点早自习,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自己一个人总是会觉着7点多也没关系,但是有彼此的监督后,就会准时到并且投入背单词。我觉着这是自己这周做得比较好的方面,自我监督欠佳,一起早读有氛围。想到了大一的时候,主动加入了学校的早读团,那时候每天6点半到操场的看台去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背单词,可是这个习惯不知道哪一天就开始消失,重新拾起来需要勇气。
本周尝试了不带手机上课,第一天非常的担忧,觉得有人联系我怎么办,回到宿舍的一刻马上拿起手机,的确有消息,但是没有我想的那么重要,其实好几小时之后回复也没有什么不妥,就这样慢慢的,这周有三天没带手机,后几天在早晨背单词后,8点关机。手机电子屏幕的诱惑,远比我想象的要大,即使我说自己有自制力,可是人类本性也让我心中有对手机的渴望,其实也就是社交媒体。今天正好读到了周国平 《热闹的空虚》,“我们自以为知道许多事情,其实它们与我们真实的生活毫无关系,唯一的作用只是充当谈资罢了。这种情况可用柯勒律治的一句诗来形容‘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能喝。’现代媒体是靠制造无用信息维持生存的。他需要吸引宫中的眼球,保持公众的消费,为此必须不断制造热闹的话题。这种情况甚至不以其从业者的意志为转移,一但身在这台巨大的机器中,就不得不跟着它运转。无论中外,文化品位较高的人大多不看或少看电视。”看书会让自己真正静下来,看电子屏幕的公众号目前自己的问题是特别想把公众号的东西赶紧看完,还是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祟。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注意力被广告,鲜亮的电子屏幕分散,那么同样的精力分到真正学习的知识上就少了。从这个方面来看,养成好的习惯至关重要,好的习惯成自然就不会动用自己太多的意志力,精力,注意力,成长的也会越来越好。
另一方面,我也在想作为20岁的年轻人,跟上时代潮流非常的重要,可是这不是我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2到三天看一次微博足矣,真正的大新闻不会特别多,只是自己瞎操心罢了。每个阶段得有自己的选择,选择了更好的成长,就先把诱惑除去一部分,手机知乎,微博已经卸载,想看就在电脑上看看。
这周勇敢的迈出了一步就是在下课时候和每位任课老师都交流了,其实老师是十分愿意和学生谈各种事情的,包括考研,工作,甚至谈到了结婚,没带手机所以下课就和同学聊聊天,恍然间回到了高中的时候,事实证明,下课玩手机没有益处,10-20分钟的浅层阅读是看不了太多东西的,倘若背单词,没有几个同学会在课间真正背单词,和同学聊聊天,促进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在珍惜为数不多的求学时光。同时不玩手机不会痛苦,用和与同学聊天来替代,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更好。
做的不好的事情是自己还是有急功近利的心理,看到一本书看到一半时候就想赶快看完,翻译文章想马上写完,质量就会降低,还是对自己的时间规划有问题,高估自己的实力,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难改正呢?
看书不求记住书中的内容,而是让这些想法融入自己的灵魂中,塑造自己的人格。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你的硕士生导师是怎样的”,其中第一个回答是关于硕导更看重哪些品质,真实,有能力,综合素质,这些应该是体现在面试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从内而外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要真正有这种气度和素质。
外教说他打算暑假骑车从哈尔滨到深圳,说实话自己是动心的,但是今年考研就算了吧,和外教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工作的态度,为人处世,曾经还在北大任教很久,真的是一位优秀的外教,他的智商也是很高的,非常有天赋。问外教如何平衡工作模式和自己的家庭,外教问我,耐克的宗旨是什么?“Just do it!”想那么多还不如直接做,计划为什么不实行,是因为本身行动力有大问题,并且别人可能是随口一谈,“现在大学生更多人是光说不做”,自己就代入感太强,以为是说自己。
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优秀了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从内而外对自己的要求。
《最强大脑》有一位学校大一的男生,止步应该是18强,在舞台上姑且不谈天赋聪明度,只谈临场的专注度和面对问题的冷静思考,这绝对是需要历练的。很多东西不能纸上谈兵,逻辑思维,专注,冷静,这都是需要习得的能力。其实这都是反本能的,做到优秀是需要反本能,更多用理性来思考。大学是最好的试错阶段,犯错后尽量改正,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
科学复习,不仅是埋头苦学,需要交流,需要获取信息。最近的输出不仅是文字,而是和中午吃饭和同学聊天时会主动提起自己最近感想,以及看书的想法,这种反馈也非常重要,会知道哪些话是不能说的,哪些可以分享。学习是一件以自我为中心的事情,但是这不意味着自私,而是意味着分享,从而寻找到自己合拍的人。
看TED让我的思维获取不同的养料,我觉得这让我塑造成一个更好的人。正如周国平所说,每个人其实都是有个内在和外在的自己,与他人相处时,在热闹中是外在的自己,独处时,与真正的自己对话。我不觉得的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只是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的角色,但是总有一个时刻面对自己的内心,独处时,写文字时就要面对真正的自己。优秀意味着就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时优秀不意味着强势,这是一种努力,懂得多的人更知道如何摆平自己的心态去面对很多事情。
面对自己的内心,慢慢变优秀。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晒努力晒成绩的时代,大部分的人都在默默努力,而从来不会表现出来。
只要开始,就会越来越多。写文字如此,学习如此,运动如此,背单词亦是如此。开始了一切都ok了。
周四遇到一位进入北大复试的学姐,文静内敛,真诚专注,这是一种不同的气质,自信而谦和,我也慢慢做到这点。
最近看了两本很棒的书,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和周国平《内在的从容》,这两本书让我改变了不少,每天和智慧的头脑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王小波话粗理不粗,有些自己都不愿意承认,可是事实就是如此,人果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动物。所以哲人说,最难的事情是“认识你自己”,最简单的事情是“给别人提建议”。看到这点我脸红了,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好像蛮喜欢给身边人提建议的,其实别人或许真的都不愿意听,那么还是和真正想和自己沟通提高的人交流吧。
我的目标就是得到内在的从容,这是一种对自我清晰的认知,对时间的把控,对计划的执行。
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