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缺失症”,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病症。实际上,它是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提出来的一种概念。孩子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可能会引发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愤怒等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从小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很少亲身涉足于大自然当中,这些孩子更多的时候都是捧着平板,玩儿着爸爸妈妈的手机,从动画、电影里看大自然的样子。
甚至我们常常在小区花园儿里看见盯着自家宝贝娃娃神情紧张的家长,不时伸手打落孩子捡起的树叶、石子儿,微嗔地呵斥“说过多少次了,不许捡!脏!”
看,我们的孩子往往就在我们的精心保护中与自然隔绝了。
八岁孩子的自然缺失症
玲玲的爸爸妈妈经常要在家加班,于是就给八岁的玲玲买了平板和各种玩具,让她写完作业之后可以自己看动画,玩游戏。
后来玲玲爸爸的公司里来了位爱好户外的新同事,恰好同事家也有个年纪与玲玲相仿的孩子。于是两家人约了个周末一起去野炊。
出门前还玲玲特别高兴,到了目的地玲玲却高兴不起来了。别人家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兴奋的草地里找各种好看的花花草草,可玲玲只是缩手缩脚的跟在妈妈身后,生怕泥土糊脏新买的裙子。
同事的孩子捡到一只小蚂蚱兴奋地拿给玲玲看,玲玲却甩开手哭着跑去向爸爸告状,说小朋友拿虫子吓她。
这一天玲玲都玩儿的很不开心,就抱着平板待在营地哪儿也不愿意去,玲玲的爸爸妈妈也只好轮番守着孩子哪儿去不了。
自然缺失症的应对方法
我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说是孩子问爸爸,鱼好吃,但是为什么它要长那么多刺啊?爸爸说,你有没有想过鱼长出来不是为了给你吃的。
跟帖的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原来我们的食物并不是为了被吃掉才存在于世上。
原来我们也早已患上了自然缺失症。
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孩子们和我们自身所患的自然缺失症呢?
理查德·勒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列出了一些利于治愈自然缺失症的小活动,小编也摘出了几条来让大家看看。
自然活动清单
1、给孩子用泥土搭建承包的机会
2、在家里养一些动植物。
3、找一个好的机会露营,一天、一星期或一个暑假。
4、在户外读书。
5、选择好路线与孩子一起徒步。
6、保留一个“探索之碗”,将孩子在户外捡到的石头、蘑菇、橡子之类的东西都放进这个碗里。
7、写一本自然日记
8、发明自己的自然游戏
9、收集石头。很小的孩子都会喜欢收集岩石、贝壳、化石等。
10、学会发现动物的痕迹。在土路上,小溪边,或后院里寻找动物的痕迹。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孩子们可以安全的涉足山野,去认识每一株可爱的植物,去爱护每一种漂亮的动物,并敬畏和感激有生命的一切。
我愿意有一天可以告诉孩子,你并非世界的中心,每一滴雨水却都为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