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最喜欢的美剧大概就是《傲骨贤妻》了。因为这不仅是一部女性成长史,其中还有人性和伦理的思考和挣扎,非常接近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我们不仅能通过庭审、案件了解美国法律,同时也是学习谈判的好机会。
在大部分案件里,没有绝对的输赢,有的只是双方律师的博弈,通过收集案件信息,调整谈判策略,有时需要坚持,有时需要让步,最终都是为了在法律背景下,实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
虽然一说起谈判,我们最常想起的场景就是法庭和商务谈判桌,其实说到底,谈判是沟通的一种形式,学会谈判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达成目标,而且也能帮助我们拥有和谐的生活和人生。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作者高杉尚孝,前麦肯锡顾问,他在逻辑思考、商务写作与谈判等领域经验丰富,除了本书之外,还著有《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解决问题的理论》等书。
在《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中,高杉尚孝认为,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良性谈判,才是真正的谈判之道。 他通过分享职场人都需要的逻辑方法,和详细介绍良性谈判技巧,让我们不管是在生活中与人沟通,还是在商务谈判、商谈加薪时,都能进退自如。
一 逻辑思维
我们平时总说逻辑思维?那么,在谈判中,怎样才算是有逻辑?
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主张,这个想不明白,就不知道自己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其次,需要充分的论据;最后,论据必须是能够合理支持主张的。
比如,本月公司利润减少,是因为收入增加,成本减少。这句话既有主张,又有论据,但是论据却无法合理的支持主张。
在与人谈判时,我们需要铭记“论据是否能合理支持主张”往往是由对方来判定的,谈判和辩论不同,谈判需要双方都认可,才能最终成交。
因此,在谈判时,我们就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自己的逻辑性。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做并不是要改变自己的立场,而是在保证自己立场的前提下,站在对方的角度,对论据加以调整,以使对方产生共鸣和认可。
01 逻辑金字塔的结构
明确了逻辑性的定义,下面我们再来看,如何使用“逻辑金字塔”来进行逻辑思考。
“逻辑金字塔”是帮助进行逻辑思维的“结论和论据的配置图”。
逻辑金字塔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主信息,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明确主张或结论;
二、 关键信息,位于金字塔的第二层,是支持主信息的论据,关键信息最好选择3—5个,2个以下太少,不足以充分论述主张,5个以上又太多,容易让人忘记。
三、子信息,位于关键信息的下一层,关键信息相对于子信息,是主张或结论,子信息就是支持关键信息的论据。
连接主信息和关键信息,以及关键信息之间的逻辑,称为关键逻辑;连接关键信息和子信息,以及子信息之间的逻辑,称为子逻辑。
主信息和关键信息,构成主金字塔;关键信息和子信息,构成关键金字塔。
02 如何构建“逻辑金字塔”
构建“逻辑金字塔”有两种方法:
自上而下法,是从金字塔顶端的“主信息”向下,通过提问“why so”(为什么要这样做?),来发现支持“主信息”的“关键信息”,以及支持“关键信息”的“子信息”。这种方法,适合主张或结论已经明确,需要整理思路的情况。
自下而上法,是从金字塔底部向上逐层构建的方法,关键点在于“通过按主题分组进行信息提炼”,在提炼的过程中需要多问"So What?"(那又怎么样)。
具体来说,首先,将各种“子信息”,按照主题进行分组,提炼出“关键信息”,然后再将“关键信息”提炼成“主信息”。这种方法,适合对问题的本质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时,通过提炼的过程,明确主张或结论。
03 MECE原则:不重复不遗漏
搭建“逻辑金字塔”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没有重复,无一遗漏”。
不重复是为了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不遗漏则是为了更有说服力。不遗漏比不重复更重要,也更难做到。因为不遗漏要求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对于问题的认识要更全面。
那么,如何避免遗漏?
一个方法,是借用现有的模型,比如,可以借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来做行业分析。借用SWOT模型,来进行竞争力分析。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现有模型,达到避免遗漏的目的。
另一方法,是在设立关键信息时,增加一个“其他”项。当一些信息无法归入到已经设定好的关键信息下时,就可以暂时放在“其他”项下,等到“其他”项下的信息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从中提取出新的关键信息。
使用“逻辑金字塔”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法提炼出主信息,然后再通过自上而下法来进行假设验证,在此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实现MECE(不重复、不遗漏)。
二 清晰的表达
01 明确主语和谓语
在日常生活中,省略主语时,我们十之八九能理解对方的意思,但是在谈判中,省略主语的做法会增加对方的理解难度,甚至造成误会。比如,
“本公司非常重视与A公司的独家交易,可是最近开始与别家公司交易,让人非常担忧。
这句话听起来就会有误解,是谁开始与别家公司交易?是A公司,还是本公司?并没有说明确。在谈判中,为了让对方理解我们的意思,最好是采用主语明确的表达方式。
此外,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距离,不要离得太远。比如,我们经理在周一的例会中,听到本月的KPI完成的比预算好,以及各个小组本月的工作进度说明之后,感到非常满意。这句话主语和谓语离得太远,让人听着有点困难。
可以通过调整,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距离缩短。比如,我们经理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在周一的例会中,听到本月的KPI完成情况超过预算,同时各小组的工作进度安排得井井有条。
02 使用逻辑连接词
“本产品处于新产品开发阶段,而价格较高。”
这句话中的连接词“而”,是一个模糊连接词,“本产品处于新产品开发阶段”和“价格较高”是什么关系?是相互独立的还是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关系,改成“因为本产品处于新产品开发阶段,因此价格较高”,就更容易理解了。
我们习惯使用模糊链接词,是因为这样不费脑子,然而,在谈判中,我们想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期待行动,就需要清晰的表达,帮助对方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意思。
因此,在句子之间,需要使用逻辑连接词,比如,因果关系:因此,由于,所以……;条件关系:如果、根据、只要……;追加关系:另外、除了、甚至……
03 少用抽象表达
清晰的表达,除了要明确主、谓语和正确使用逻辑接连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尽量少用抽象表达。
比如,“请重新评估交易条款”,这句话就很抽象,交易条款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价格、付款条款、运输条款、违约条款等很多方面,需要重新评估是的哪部分内容,重新评估的具体方向在哪里?都不明确。
抽象表达,将解释权交给了对方,一方面会增加对方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如果对方和己方对于表达的内容理解不同,还可能造成误解,如果到谈判后期才发现,从头来过,就会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谈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按照己方的期待行动,抽象表达也很难激起对方的共鸣和情绪。
三 善用谈判技巧,保持良性思维
01 使用SCQA分析对方的需求
良性谈判的最终目的,是在提高双方满意度的基础上,达成交易。所以找到对方的需求很重要。只有明确了对方的需求,并尽力提高对方的满意度,才能促使对方采取行动,提高己方的满意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通过SCQA分析来发现对方的需求。
第一步,我们首先需要确认对方的具体身份,比如,对方是股东、供应商或者是客户等。
第二步:描述谈判对手所处的稳定情景,即SCQA分析中的S(情境Situation)。
第三步,假设能够破坏上述稳定情境的问题,这就是C(障碍 Complication)。
第四步,在从S到C的过程中,设想对方可能关注的地方,找到对方的问题Q,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我们找到的Q是不是对方的真正关注点。为了不错过对方的问题Q,在谈判中应提前设想多个Q,并在谈判的过程中,为这些Q进行排序。
第五步,思考解决对方问题Q的答案A(答案 Answer)。在思考答案A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A是不是Q的直接答案。
比如,对方的Q是“利润为什么减少”,如果回到“具体可以问财务部”,这个回答A,就算不上是直接的答案。这里的“询问财务部分”只能看做是寻找最终答案的一个行动,并不是答案本身,所以,如果在谈判中,做出这样的回答,是无法解决对方的问题的,也就无法打动对方。
02 确定合理的BATNA(最佳替代方案)
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谈判也是这样。
因此,在谈判中要保持平常心,就需要提前准备BATNA(最佳替代方案),这可以看做是谈判方案的B计划,它是仅次于谈判方案的次优策略,既然是次优策略,那么就是所有替代方案中最好的一个,也就是唯一的一个。最佳替代方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己方的谈判能力。
以找工作为例:A目前的工作处境还可以,不管是待遇还是工作内容、职位发展空间,基本满意。这个时候,有个猎头给A介绍了一份知名外企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A与此外企谈判的B计划就是,继续目前的工作。
不难看到,A与招聘公司谈判的过程中,谈判能力是比较高的,因为A最差是维持现状,如果这个工作机会无法提供A满意的条件,A大可不必接受。
既然涉及到谈判能力,在确定BATNA时,就需要提前收集对方和己方的信息,进行客观分析,既不能过分悲观,也不能过分乐观。过分乐观的BATNA可能会导致,谈判破裂后才发现,实际情况要糟糕得多,过分悲观则会造成,无法积极寻找自己的谈判优势,只能接受对方的不利条件。
03 通过良性思维,保持平常心
谈判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战。在谈判过程中,保持良性思维就很重要。良性思维,是指“很希望如此,但也可能失望”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基于现实情况的复杂多变,防止一旦事情发展不如预期,心情变得沮丧,丧失斗志。
为了让自己在高压的谈判过程中,保持平常心,还可以提前演练谈判场景。比如,参加谈判的队员,可以分成敌我双方,扮演对方的队员不断挑衅,谈判代表则应注意保持冷静,既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在对方的威逼态度下退缩,而是保持“不愤怒、不畏惧、不沮丧”的态度,有理有据得应对,这也是良性思维的应用,“希望对方是友好的,但是如果对方不友好,也不要惊慌失措”。
《麦肯锡教我的谈判武器》是一本适用范围很广的工具书。不仅在谈判环境中,在人生中,我们也很需要拥有“很希望如此,但也可能失望”的良性思维和最佳替代方案。
生活总是变幻无常,最佳替代方案在预期未实现时,能给我们的人生兜底,而良性思维则会帮助我们努力思考,寻找新的开始。
以上,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