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最后一天,夕阳尚在的时间,动车广播里面传来播音员温柔的声音,提醒我们到达目的地了。绕过人群,稍垫着脚尖,张望窗外,心里就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虽然开始它并不在我们的计划中,但这里的感觉和几年前我路过的乐山很像,是值得我去接近的。当然,它也有一个被世人所知晓的名字——黄冈。
从车站出来,迎面而来的是广袤的土地,还有阵雨侵袭后来不及消失殆尽的混合味道,的士车带着我们继续平稳前行,路似乎平坦的不像话。我还能感受到从风里传来的安稳气息,像极了这里的人们,在不慌不忙中努力着自己的一切。我从不后悔自己是山城里的孩子,但是却也会偶尔羡慕一下,那些一眼能看见远方地平线的人儿。
来到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属于重温历史的每一天,吊扇乐此不疲的下面,许多年前的我,在吟诵着“大江东去浪淘尽”,不曾想到,会有一天,我能踏着悠闲的步子,在古城墙里,寻觅前人的足迹。对于许多人来说,李白无疑是千古风流第一人,而“东坡肉”似乎成了人们调侃苏轼的凭据。于我而言,我欣赏太白的“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爽坦荡,诗仙当之无愧。但却是更喜欢东坡居士的多彩多变。我站在这片土地上,抚摸着苏轼在赤壁中的踌躇失意与寒食林间大笔挥洒的壮志,感受着那时有血有肉的苏东坡。
最后一天,沿湖行,这是迄今为止,我骑行过的最大的自然湖,她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遗爱湖。记得几年前,写过一篇随笔,里面提到了“高阳公主”,当听到这个名字时,我还窃喜着,兜兜转转几年,居然凑起了“遗爱和高阳”这一对(虽然他们是并不幸福的一对)。后来才清楚,苏东坡在黄州时,便很喜欢用“遗爱”这个词来表达他对于一些比较贤明清廉的地方官员的称赞,遗爱湖就取名于“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酒”这首诗。
于是,便带着一种敬佩感,四个人,绕着湖边骑行。公园里面有用红色橡胶特意铺成的自行车道,左边是天水相连的湖泊,右边是承载历史的亭台楼阁,驰骋其中,不觉兴趣盎然。在驶过“一蓑烟雨”这条文绉绉的大道后,天空开始飘起了淅淅小雨,我们也两两失散,便在湖边的一座亭子遮雨避风。雨也是斯文似的下着,想着,此情此景真该是“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雨水沿着亭檐,顺流而下,身上的白色外套,也浸染上了雨水,变成透明色,融进了这一片烟雨中,我是该多么感谢这一场缠绵的夏雨啊,虽不是“踏雪寻梅”般的美轮美奂,却也能如“烟笼寒水”般的恰如其分。慢慢地,亭里的人多了起来,但大家似乎都沉浸在这片美丽的雨景中,默默不语,就连怀中的婴儿也不吵不闹,安稳地睡去。
雨过,在追逐谈笑间,我们继续向前行,这时路已过半程,兴致却仍不减。沿湖的大片荷叶映入眼帘,叶间还挽留着来不及溜走的雨水,在微微风中,小心波动着。间或中,有着娇滴的荷花,如婴儿般的被周围的伟岸保护着。想着,风雨虽小,对于这里柔弱的它们,应该也是经历了一场浩劫吧!似乎,西湖的大片的荷花开放,也不过如此吧!
转过一道弯,荷花悄然淡出视线,最终不见了,别样的亭台却又出现在狭窄的小路尽头。同样地,人很少,最多不过三三两两,水鸟都放心地停在其中。从这里望去,整片湖都映入眼帘,眺望对岸,天、水、雾,交织在一起,整个天地,都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淡墨画,我们便是这画中穿梭的小小色彩。
再往前行,便是热闹的市中心,路面小有积水,可我们并没有放慢速度,在红绿灯的交织中,回到出发地,通红的脸,凌乱的发,背上也早已被汗水和泥水交织着了,环湖游结束,我们的黄冈之旅也说出了再见。
〈于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