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所处为19世纪30-50年代,当时的意大利自1796年拿破仑侵入后,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又被分割为许多小国,南部是拿不勒斯王国。中部的西部地区包括意大利古都罗马在内的为教皇国,统治者就是罗马教皇本人。中部其余地区是塔斯加尼公国。由塔斯加尼公国略微向北,位于利古利安海沿岸的为狭小的鲁加公国,它的北面是摩地那公国和帕马公国。它们的西面和法国接界的是最后统一意大利的萨丁王国。而意大利最富饶的伦巴第和威尼斯,则被割给了奥地利帝国。
这些小国中,塔斯加尼、摩地那和帕马三个公国的统治者都和奥地利皇室有着亲戚关系,而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教会,又是奥地利帝国的公开的同盟者。因此,奥地利帝国几乎变成了整个意大利的主人。
意大利人并不甘心被统治,最初反对外来侵略者和独裁统治的是早在拿破仑占领时期就建立的“烧炭党”,他们曾两次发动起义但都被奥地利镇压,很多领袖和中坚力量都被处决或流放。其中的一员,玛志尼,于1830年被放逐到法国马赛时,重建了秘密团体青年意大利党。
青年意大利党的目的就是要在意大利建立一个统一和独立的共和国。它不仅打算驱逐奥地利人,还要推翻意大利的专制政权。这个党给自己定下的信条就是“上帝和人民”。
该书作者艾捷尔·伏尼契(1864-1960)是英国左翼作家。出身在爱尔兰科克市,早年曾在德国留学,1885年自柏林音乐学院学成归国后结识了一些流亡在伦敦的各国革命者,她的丈夫是一位波兰革命活动家。这些对她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严格的来说,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到了作家的政治倾向,但是没有考虑过作家是为女性。文章讽刺了宗教世界,真正的故事开始于虔诚的亚瑟宗教信仰的崩坏。
故事一开始,亚瑟感受到了上帝的指引,因此进入了意大利青年党,而对新神父的忏悔导致了“同志”的被捕。在同一时间,得知最为亲密的神父,代表神权的神父居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亚瑟的宗教感情崩坏了,旧的亚瑟因此死亡。此后走上了一条辛苦的革命道路。
这本书写的很不错,人物心思描写细腻,我也会被牛虻的际遇和精神感动,也会因为故事情节感到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