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有一个朋友叫啊俊,清华学霸。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环游了世界108个国家,还拍了很多照片和写了很多博客。他当时的博客访问量,已经有2000多万的访问量了,是新浪当时排名前十的知名博主。
每次去他家的时候,满墙壁的世界各国的钱币和邮戳,还有一篇篇旅行美文,就让人羡慕不已。当时就觉得做人能活成这样也不枉此生了,写作的一颗种子就是在那时候种下的。
在我看来,阅读和写作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开始写作也是源于在积累了大量阅读之后,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又故技重施,拉了一群好友,一起来输出打卡,每天输出200个字,做不到的要发红包。
虽然办法很简单,但是很有用,就这样从零到日更千字,越来越爱写作了。纵观自己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做读书笔记,积累素材
这个阶段其实也没有思考那么多,就是阅读的时候,把书本里的金句和干货记录下来,养成整理和总结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的书可能只看一遍就可以的,有些书可能就有几段好句子,你只需要记录下书本的精华,后期就不需要重新记录了。
接着就是做思维导图,把整本书的梗概,还有各个章节的精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有思路,还有框架,更有内容和总结,行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的连接点
做思维导图是用手机来做思维导图,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因为提升了在手机上打字的速度。不少朋友就是手机打字速度慢,用电脑打字写作觉得太麻烦了,所以一直没行动。
总结这个阶段,就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先做好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练习自己手机打字的速度和快速记录的习惯。
我认识一个鸡血君,手机打字速度实在是惊人,一场大课下来,他就可以马上出思维导图。而且还有自己的见解和链接。这是我未来一个很重要的进修研习方向。
2 建立结构性思维 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
在一次听混沌的课程过程中,李善友教授提到了百度前副总裁李靖。他说李靖是一个超级学霸,做什么事情都会去寻找事物背后的套路,具备结构性思维,把这些套路整理为几点,然后按照这个框架展开思考,不断地进行大量的练习。
这一段话,顿时让我茅塞顿开,写作也是可以有框架和套路的。又听了樊登老师讲的书《你能写出好故事》,就有了基本的逻辑结构。
一般日常的写作结构,就是一个故事加上一个理论知识点,然后围绕知识点展开阐述,最后金句结尾。
结构性思维的优势是更符合人脑运行的规律,可以一个个构思和完成。
同时结构性思维让自己会更留心收集写作的素材,通过输出倒逼输入。比如看书的时候,有好的故事和案例就会把素材收集起来,分门别类。
在生活中,有听到好的故事和有趣好玩的事也会快速记录,存放在印象笔记里,以备将来写作的时候,素材的调用,否则灵感稍纵即逝去,
总结这个阶段,就是树立结构性思维,找到写作背后的套路,大量进行刻意练习。
因此给自己2019年定了一个小目标,2019年至少完成365篇写作,365篇刻意练习。
3 寻找伙伴 找寻专业的指导和反馈
刻意练习的关键是反馈,这也是自己在混沌学习到的高效学习的学习方法。为什么有的人也有写的习惯,可是写了很多年也是没什么进步,就是缺少反馈。
基于这个理念,今年2月份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写作基础班的训练营。
加入写作基础班以后,更加发现反馈的重要性,其他更有经验的小伙伴和老师会帮忙指出文章里的毛病,甚至标点符号,这些都是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也是属于自己认知的死角。盲点现象
包括如何写标题还有文章的故事要如何写,这些相应的书籍也有人推荐,可以帮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这三个阶段结合起来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用”、“简”、“心”。
“用”就是用平时积累的素材和故事来充实写作的内容。所以要有大量的阅读和实践,积累很重要。
“简”就是能用简单的文字说清楚的,就尽量用一句话说清楚,避免啰嗦和重复,为追求语言的华丽而华丽。
“心”就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凡是写的好的文章,很多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特别是比较走心的事情。比如说去年9月初去了戈壁,之后戈壁归来写了10多篇和戈壁相关的感受和心得体会。不说当年创业的失败的教训,比如说在课程演练当中的一些观点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