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

“文章由本人另一账号(斑驳的墙)迁移而来。”

最近在宁夏出差,因为前期协调工作的不到位,进展颇为不顺,因此在当地滞留了几天。

这天上午,我在宾馆觉得无聊,心想反正没有事情,找个地方走走吧,也好过白来一趟。

于是打开手机,看一看附近有没有合适的景点或其他游玩的去处。

正翻阅时,一行字映入眼帘,“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距离88公里。

我猛然醒悟,啊,原来这里已经离贺兰山不远了。

贺兰山这个地方,最早是从一首《满江红》里听到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当时年纪尚小,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只是整个人被词句中的慷慨激昂深深震撼。

后来,在一部很火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我再一次见到了贺兰山,具体的电视情节现在已经记不清楚,只是这个地名像是瞬间调动了我的记忆,一时间满脑子都是《满江红》的回音。

后来随着参加工作,组建家庭,慢慢的越来越忙,似乎很久没有听到过这里的消息,只在去年初,偶尔看到一篇介绍地理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第三次与贺兰山产生了交集。

文中写道:贺兰山是中国地理上一座重要上山脉,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贺兰山的存在,阻挡了西北地区荒漠向东蔓延,也将大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留在了山的东南侧,造就了著名的鱼米之乡银川平原。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农耕和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

在这里,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发生过很多场规模巨大的战争,这里也成为很多边塞诗人诗句中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贺兰山下战尘收,君去征途正值秋”等等,不胜枚举。

自此以后,我对贺兰山,便怀有一种别样的情绪,似豪放、似悲悯,或者可能是愁绪,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这座山脉,见证过太多的历史沧桑,多少胡人曾想越过山脉,到更富饶的地方去生活,又有多少农耕民族,为了保卫家园,在这里奋勇抵抗,都是为了生存,彷佛谁都没有错,只有这高耸的山峰,望着一代代的征人成了白首,看着一座座的枯坟消散如烟。

如今,这里早已成了和平地区,再也没有了以往的金戈铁马,塞上江南的物产,也可以通过公路、铁路,越过高山,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曾经的茫茫大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战争的威胁。

只是偶尔深夜难以入睡,翻起泛黄的历史时,依稀还能听到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波澜壮阔。

2023年1月7日,银川灵武宁东镇有感而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寻龙点穴看缠山,一重山是一重关。 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古人分金定穴最看重风水,随着步行里程的增加,我...
    半夏长安阅读 688评论 1 1
  • 和大多数外地人一样,我最早知道贺兰山是在岳飞的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长白雪0924阅读 1,553评论 3 11
  • 贺兰山岩画,被称作是“人类早期艺术的化石”、“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可能我们很早...
    株珠丽叶阅读 391评论 0 0
  • 古老的西夏王朝,在历史的回眸处,与萧瑟的背影不期而遇。无尽的忧国忧民,无尽的千回百转,在贺兰山下止步,成为«满江红...
    猫科动物_ff53阅读 735评论 0 7
  • 贺兰山,那延绵着的200多千米的山脉,似乎注定以守护者的姿态出现。若不是它的阻隔,北方的腾格里沙漠便会肆意...
    Sasuke1993阅读 551评论 5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