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一样的父亲
父亲的老家,对虞忠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地方。父亲沉浸在研究学问之中,只有清明和过年的时候,才会偶尔跟他们说些家乡的事。更多的时候,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说着说着就又回到他的周易上了。虞忠虽然好奇,但从不多问,因为他清楚地看见,父亲只有说起易经的时候,眼中才会焕发出神采。那是父亲的骄傲。他害怕父亲眼中的灰色,那是和父亲日渐增多的皱纹一样,令他感到莫名恐惧的东西。
他回到会稽之后,和母亲兄弟一起安葬了父亲。才知道自己除了虞汜之外还有三位兄长,不过兄长早逝,同乡的朋友。十六岁的虞汜做了官,他则在老家继续读书。虞家到底是当地大族,加上虞汜做了官,他渐渐地认识了很多人,也听说了很多父亲的事。
言语尖刻,惹怒圣上。虞忠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些。提起父亲,每每一脸的惋惜。
只是他想不通,熟悉的父亲才学高深,却并不是个愤世嫉俗之人,无论是对妻子,还是他的门生。
曾经的事情太过遥远,连讲述给他的故事也是别人听来的,故事中的人们,早已和父亲一样,沉睡在九泉之下了。
父亲生命中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个名字的主人就是父亲反复念过的长沙桓王,故讨逆将军,孙策孙伯符。
讨逆将军,虞忠也不是没听父亲提起过这个名字,只不过每每提起,很快沉默,虞忠能感受到父亲沉默中的欲言又止,只是不明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毕竟那些事情都太过遥远,遥远到除了父亲,其它人嘴里的故事,也都是听来的。故事中的人们,早已沉睡在九泉之下了。
无论如何,说着“翻是明府家宝”时意气风发的父亲,和自己印象中满头白发的老人,怎么都联系不到一起去。他知道忠臣不事二君,如同他的名字,都是父亲矢志不渝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