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探索西藏秘境,只敢不求甚解。西藏位于地形独特的高原上,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有3000多座历史悠久的寺庙,1500多个大小湖泊,数量不一的冰川,这些亮晃晃的数据,足以让它耀眼于中国的西北端。
这次进藏,并没有逗留太长时间,相比一走就是20几天的资深藏迷来说,我们这种呆不到10天的,是真真的小菜鸟。但是,无论时间长短,每个来过西藏的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己的西藏。我对西藏的看法是粗浅而浮光掠影的,不过这些印象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内心。当谈起西藏,我也许会提这几个关键词。
01 湖泊
这趟旅途,观了五座湖,相对冰山和寺庙而言,最多。
西藏是个把什么都神话的土地。走在辽阔的土地上,随处可见经幡就是明证。藏民们除了对高山有崇拜外,对湖泊也崇拜。所以,他们除了转山,也会转湖。
一些驴友的文章中提到,西藏最美的湖在阿里。可惜受身体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8天的阿里线没能成行。这也许将会是我第二次进藏的由头吧。
这次游览的湖泊主要在安南地区,个人最喜欢的是普姆雍措。很多人熟知的是带有神性的白马林措和羊卓雍措,但是当我看到普姆雍措时,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圣洁和宁静的她。这也许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亦或是固执的第一印象,反正抛开羊湖被广为人知的神性和白马林措的灵性,我爱的还是普姆雍措。
所以有机会,你一定要去拜访普姆雍措这个少女。
02 雪山
我看到最美的雪山,应该是在返程的飞机上。那些不知名的雪山重峦叠嶂,上空漂浮着棉花糖似的白云,没有被雪覆盖的山腰,像湖又像树,给人一种青绿的错觉,美妙不已。
西藏旅游线上比较出名的雪山,主要有库拉岗日,蒙达拉雪山和卡若拉冰川等。
我们的线上看到了库和卡,请注意我说的是看到,也就是说,远远地观望了一下,像这样。
这次我们的线上有一个不太出名的雪山,名叫廓琼岗日雪山。这个雪山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为什么呢?前面写的文章《廓琼岗日雪山 不走寻常路》已经做了介绍,在这里我就不再啰嗦了。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富士山,从半山腰开始,有一半被雪装扮,没看一次,向往之情就加深一次。
来到西藏,见到雪山,那种烈日炎炎下的白才真正种植在心中。西藏,有很多富士山一般的雪山,也有富士山不及的雪山。西藏的雪山,只有更美,没有最美。
03 寺庙
这是个让我头疼的话题,毕竟自己并没有认真研究过佛教,更谈不上信仰。每次进寺庙,都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艰难感。
虽然我不懂佛教,看了好几个寺庙也厘不清藏传佛教的派系,但是不懂宗教的你可以如也一般,走马观花也能感受到西藏寺庙的历史感和当地人的虔诚。
我们去塞卡古托寺转楼那天,遇到了许多白发苍苍,皱纹爬满脸庞的佝偻老人,想着我们年轻人对转那样的高楼心有余悸,他们那样羸弱的老人还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去转。
一位微信名叫向西行的大哥告诉我,当地人认为,在塔顶转一圈消除今生的罪孽,转两圈感恩父母,转三圈来世还做人。其实,这种观念包括了对过去的反省,对当下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望等三个维度,转三圈就基本解决了人生在世的几大难题,难怪人们如此痴迷。
还有一个寺庙,就在塞卡古托寺旁边的山顶上,名为洛卓沃龙寺,也是一座让人惊艳的寺庙。
它依山而建,山顶几栋主建筑都内含山洞,自然天成又散发着远古神秘的色彩,几百年前在洞中修行的尊者犹在眼前。山腰的建筑恢宏大气,里面的佛像大气磅礴,不怒自威。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寺庙小师傅介绍的,山上的几种颜色的寺庙代表的不同修行时间的居所,有9年,3年,3个月不等。闭关修行期间,除了能与自己的老师(上师)请教交流外,不得见任何人,包括家人和寺庙的其他人。吃饭也是由专管伙食起居的人负责,但这些人也只是送饭到门口,并不能见到修行者。
3天尚且能忍,3个月也许是许多人的极限,3年,9年真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忍受的。想想,不得不佩服那些潜心修行的人。
04 藏式食物
对把“唯美食和好女孩不可辜负”当做信条的当代年轻人而言,初入西藏,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便是寻觅当地美食,可惜我对美食的兴趣远远不及对好女孩的兴趣,所以只去了几家好友推荐的餐厅和甜品店。
吉祥圣雪是康康推荐的,他也是误打误撞找到的,吃过店里的藏餐,便成了铁粉。
我在路上捡到他的那天,我们逛完色拉寺,便由她带领去了这家很出名的餐厅。
他们家的藏餐并没有什么特色(可能是我吃不来藏餐的缘故,盐多味精味浓),倒是60多岁还精力充沛的老板娘让人印象深刻。
她会带每味来她家吃饭的客人参观自己的起居室,请大家品尝她做的饼干,并逐一介绍家里的宝贝。整个过程,她中气十足,神采奕奕,这种精气神传递出的是自信,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正是个很可爱的藏族老太太。
除了吃藏餐喝酥油茶,还应该去品尝藏式甜茶。西藏比较接地气而且出名的是八廓街的光明港琼甜茶馆。茶馆里的甜茶很便宜,一元一杯。可能是因为物美价廉的缘故,很多藏族人聚集于此,喝茶聊天。我和康康在茶馆里喝茶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茶馆的堂倌阿姨退钱后,人们都不会马上收进兜里,而是任其散落在桌上,等到要续杯时,堂倌阿姨自己视数量而拿走相应的钱票。
这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习惯,却体现出当地人悠然生活的态度。不像我们,一找零就往兜里送,火急火燎,给人留下视财如命和浮躁的印象。
小花花还推荐了大昭寺附近的一家,名字很文艺,很长,甜茶并没有比光明港琼的好喝多少,地理位置倒是很适合看神仙过路,发呆等天黑。
05 文艺
我认为这是一个与西藏最不相关的词汇,你要是来过西藏,看过藏族人的脸庞,就会理解我这么说的原因了。
我的老乡妞妞说,她对西藏人的第一印象是,感觉这些人都是泥土里长出来的。所以,再怎么生拉硬拽,也不能强行为西藏贴上文艺的标签。
大冰在他的两本描写西藏故事的书里提到过他在西藏开辟的文艺爱好者聚居地,大冰的小屋,后来出名的的赵雷就在小屋里唱过歌。
也许大冰的本意并不是建立一个超级文艺的处所,而是让小屋成为向往西藏的年轻人栖息交流的地方。可是,全都变了。
我们去到大冰小屋时,发现它藏匿在书店一角,没有歌手,只剩磨制甜品的小女孩在忙碌。
其他那些买手工制品,和略带文艺气息工艺品的小店我不想介绍了,反正都与藏人无关,不过是外地人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产物罢了。靠着西藏的神秘,行笼络资本之实。
我说这些,并不是批判,只是提醒:既然要寻找文艺,为什么大老远去西藏呢?在繁华大城市的任意一个角落,都可能隐藏着一个装修精美,品位独特的咖啡馆哇。
西藏真的不文艺,这是我所见的真实的西藏。
06 藏民
很多人的共识都是,藏民很淳朴,他们有着如湖水一样澄澈的眼睛,灿烂如花的笑容。总之,他们对世界充满善意,让人安心,可亲。
我却不这么认为,到西藏后,最深的体会就是,自己是个旁观者和局外人,根本没法走近藏民。
陌生人之间即使要短暂交汇,也需要共同语言或情感共鸣,这些在游客和藏民之间无法实现的。也许,某些人类共有的习惯会暂时把彼此联系在一起,比如确认眼神时的相视而笑,得到帮助后的礼貌回应,这些是和任何人都可能有的互动,藏民并不具有代表性。
有些人来藏后,只要看到藏民有金钱概念,用支付宝转账收款,就特别接受不了,大喊藏民被汉人带坏了。这种语气,是不是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嫌疑?
经济发展并不具有地域性,只有先后性。藏区因为地理条件等多重限制,经济确实要落后于内地,到时代的车轮最终也要裹挟着它前进的。这是趋势,更是必然。
没有一个远方,会为等着被观摩而停滞发展。如果西藏西藏永远保持落后状态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这真的很自私,也很无理。
07 偶遇的人
本来以为一个人来西藏的自己会是个异类,来了才知道好些人都是一个人。我们最得出的共识是,西藏是个至少来两次的地方,一个人来一次,和朋友或爱人来一次。
都是一个人,所以相互之间不功利,格外照应。
小花花是来西藏认识的第一人,我曾经说过,他是叫我小阿姨的96年小朋友。本来我们约好一起走珠峰的,可是行程太长,和我时间冲突,而且他对看星空有执念,我没有,所以我们在拉萨短暂相遇后,便成了“网友”。线上互通有无,交换信息。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从事什么职业,家庭状况如何,但他是那种单纯的小男孩无疑了,期待以后他来贵阳,我请他吃小吃。
康康是我去预约布达拉宫的票时认识的,严格来说是我主动搭讪。后来我们便结伴去了色拉寺,吃藏餐喝甜茶,看文成公主实景剧。他在海关工作,说实话,除了黑点,真看不出来。后来他走了林芝线,我一个南方人,对那条线真没兴趣,我们也就“分道扬镳”了。一起游玩布达拉宫那天,他丢了出门最重要的物件,身份证,后来游玩时又丢了遮阳帽,28岁的他没来西藏前只丢过一次饭卡和一副耳机,由此他认为自己与西藏缘分不浅。我认为他肯定还会再来,带着女朋友一起来找他遗失的身份证和遮阳帽,希望他能如愿以偿。
Kaka和三刀,他们是旅行社的达人。其实我是不太建议和旅行社的人走得太近的,原因是吃亏的总是自己。
Kaka带我们去的廓琼岗日冰川,他自己途过步,有很多野外生存的技巧。他给我的感觉有点多面。初次认识他,我觉得他是那种耿直的Boy,后来报团时,又觉得他真的很会做生意。在跟团的过程中,团里出现点小事故,他打电话威胁我,又让我对他“刮目相看”。最后结束行程那天,他返还我的押金,并很让人感动地说要给我寄耗牛肉干和小礼物,真是让人受宠若惊。也许他本来就是善良的,只是生活所迫,必须作出让步,但是又不能容忍自己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所以他给我寄东西,才能减轻愧意?
三刀,是我们色乡四日的跟团达人。刚开始大家对他并不满意,我们这条线需要达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介绍寺庙的历史渊源,与湖泊和雪山有关的神话故事,可是他往往三言两语,不得要领,让大家很痛苦。他为了讨大家欢心,说自己的恋爱史,还没底线地自嘲。三刀就是那种越相处,越让人心疼的人。他可能以后会遇见很多像我这样不温不火的游客,但我遇到的旅游达人,他算唯一。
其实这一路还有很多人值得大书特书,单纯老乡妞妞,多才多艺,满腹经纶的客栈老板安琪儿夫妇,带着饲养员游西藏的王小胖的饲养员情侣组合,会拍照修图的个性女孩肉包,还有洞察世事的黄姐,温柔可爱的小小等等。哦,还有第四次进藏,给了我很多进藏建议,自称中年油腻大叔的波哥……
感恩遇见,你们真是我进藏的宝贵收获。
08 慢生活
这种“慢”可能和我们理解的“慢”略有不同,是一种环境造就的慢。
开个玩笑,稍微快一点就会高反……
这就是西藏的慢生活~
与“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游客心中也有一千个西藏”。我陈述的是自己看到,感受到的西藏。期待有一天,你也能越过千山万水,去寻找你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