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难得的休息时间,我在家里看电视,偶然看到《奇葩说》这个节目,这个节目我最早看到的时候还是它第一季的时候,那时候海选也是节目中的一部分,而这次,《奇葩说》已经到了第五季了。
无聊至极的我,从第一期开始看的,刚开始,就一对一淘汰赛,这阵势很大啊,60名奇葩要淘汰30名,感官上就很刺激,这也激起了我看下去的欲望。
《奇葩说》是辩论的节目,60人选择辩题,选择对手,都想成为胜者。
有意思的是在这60人里面,还有好几个来过两三季的老奇葩,也就是往届选手,竞争真的是激烈无比。具体内容我不想在这里用大篇幅来说,只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人。
第一个是熊浩,熊浩是学霸、教授、专家、《一站到底》站神、《我是演说家》两届冠军,也是一个谈判专家,辩论中大神级的人物,他在《奇葩说》中应该算是比较正常的,他与对手辩论的时候,总能温柔的、优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的对手都心悦诚服,何况观众呢。
第二个人是庞颖,新加坡国立大学辩论队教练,辩论界神仙一样的人物,从她一上场,就感觉非常的专业,无论是从立论、破题再到论证,都是逻辑清楚,条理清晰,能让人很快的信服她。
说到庞颖,不得不说说另外一位新奇葩,詹青云,她和庞颖的风格很像,都属于学院派。詹青云在辩论界也算是非常厉害的人,拿奖拿到手软,2014年她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夺取冠军,2018年代表哈佛耶鲁大学联队参加“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获得总冠军,而且她都是最佳辩手。在节目中,他的逻辑,她的观点的角度,都是非常厉害,甚至堪称完美。
《奇葩说》的辩论形式,感觉上不太正规,偏向综艺一点,人家本来就是综艺节目嘛。
如果通过这样,能让大多数人喜欢辩论,我觉得是好事。
说到辩论,我总会想起我的青春,我的大学时代。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很想加入各种社团,那时候的我希望从各个方面得到锻炼,什么旅游类社团,体育类社团,我都有报名,去试试嘛。结果,没什么机会。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加入了鹿鸣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鹿鸣社就是一个演讲辩论的社团,我加入的时候,它才成立两年。看着学长学姐朝气蓬勃的为了社团的发展忙碌,当时就觉得,既然我来了,我也应该如此。
参加辩论赛,从校内,再打到校外,从市内打到省内,辩论在那个时候,已经住进了我的心里,流淌在血液中。
我的水平不高,没有走到最终的决赛,但是我能参与进去,我就没有什么遗憾。
那时的我,总会帮忙去组织活动,协调各部门,慢慢的,我成了组织者、策划者,我的大学生活也因为辩论而变得充实。
当年的我们,把鹿鸣社带出太原市,逐渐打出名气,逐渐的成了省级的辩论队伍。
当然,我们这届的鹿鸣人总是要毕业的,后面的学弟学妹们更加厉害,他们把鹿鸣社带到了国家级的比赛,而且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毕业这么多年了,一看到辩论,一想到辩论,脑海里还是当年学校的那个报告厅,还是当年那些不曾休息得中午和假期。
回首过去,我收获了经历,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成长。李诞说过“人间不值得”,我觉得,不是人间不值得,只要把握本心,守住快乐,一切都值得。
[无戒90天写作成长训练营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