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儿子为这周将要来临的做清洁问题很烦恼。
问其原由,是本周儿子要和另外四位同学作为一个清洁小组,每天放学后负责教室的清洁卫生。我说做清洁是劳动是为大家服务,挺好啊。他说小组另外四个同学中,有三个是班上特别调皮的男生,上学期也是和他们一组,做清洁时他们跑去玩去了,招呼也不听,害得小组所有人被罚多做了一周,他作为组长,觉得很恼火。
听了儿子的话,我也觉得受连累的滋味很不好。问了他们这个组合上学期做清洁的情况,包括分工。跟儿子说,这几位同学表现是挺糟糕,你是这个清洁组的组长,这次看能不能把他们发动起来。
于是给儿子讲了怎么组织。如果不行,再去跟老师反映真实情况,并拒绝连累受罚。
昨天回家,问儿子这次清洁小组表现如何。
儿子说,大家做得不错。介绍了详细过程。
做清洁前先开了个动员会,请组员们集合,立正整队,然后对大家进行了动员,说了上学期大家做得不好被罚的情况和原因,这次咱们一定要认真做,让高老师刮目相看。大家都表示要做好,然后分头行动,每个同学都做得挺认真,没有出现上次那种嬉戏打闹的情况。
问儿子做完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没有,他说没有。告诉他可以再表扬一下大家干得不错,同时也可以向老师说一下几们同学的情况,请老师在班上表扬一下几位同学。
同时也和儿子一起总结了这次组织成功的原因: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开始前的动员会,有一种仪式感,有一种组织性,让人感觉身在集体之中;二是不论是谁,不管他看起来怎样,内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有时管不好自己,只是他没有意识到而已。这次你唤醒了他们。
从这件事上,孩子能体会一点点如何发动带领不同的人去完成目标,这是他的成长。即使这次组织其他几位同学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也是一次尝试,会增加孩子对管理的一点点感性认知,总归也有收获。
从另一外角度,就算在组织方面没有多少收获,也可以增强一些孩子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有勇气向老师去反对“连坐”制度,有勇气主张自己的权利,同时理解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所承担的任务和行为负责,认真的人不必也不应该为别人的懒惰埋单,守法的人不必也不应该为不守法的人埋单。
从这个意义上讲,烦恼也是成长的机会,关注孩子的烦恼就是关注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