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之下
镜头之下,翠色青蛙微举前肢,似要舞蹈......
如此镜头,定格下了人与自然和谐之间邂逅的美好,但实际上镜头之下,竟是青蛙前爪被绑于鱼线的痛苦与无奈。
镜头之下,记录的还是真实与和谐之美吗?
镜头的诞生是为了充当人们的另一双眼睛。而镜头的定格原本是记录下人们在品味后得的纯粹而本真的美。而当下,许多人为了镜头的美,往往失了真,成了刻意而虚伪的产物。
还镜头之下的景物以真实,镜头才能真正记录下和谐之美,才可以还你一份纯粹与美丽。
刻意的镜头之下,展现的只有生命的恐慌,难以表现出其真正的美。镜头失了真,或太想真,而步步紧逼,只会让镜头之下的一切感觉到不自在,从而展现出生命的极度恐慌,失了常态,更不用说美了。
前段时间,一个镜头很火:悬崖上,熊妈妈似为了磨砺孩子,总是不断在孩子到达山顶后,将其推下,大部分人都感叹于熊妈妈的“教子有方”时,却忽略了雪地下无人机的影子。原来,熊妈妈的“磨砺”是面对刻意的镜头的“失态”。
诚然,这份“刻意”带来了人们的感动,但由于这份“刻意”,镜头之下的,记录的不再真实,而是生命的无奈、恐惧,而这份失了真的镜头所带给人拉的感触,究竟还算得上真情实感吗?
我们用镜头之下的失真欺骗了我们自己!
镜头毕竟不是喙头,应记录下真实,带给人真实,镜头前的我们应少追求新奇,流量与热度,不去“创造”并不存在的真实,也不去步步紧逼地追求“真实”,而将镜头与镜头之下的生命融为一体,以真我记录真实,以自然记录自然,才可获得真实的美,真实的感动。
正如BBC镜头之下的:企鹅自在地跳入水中,鲸鱼自由地追逐鱼群。牛群悠闲在草原上迁徙......这份源自生命的真实震撼,来自于通过伪装摄像机的不刻意的真实记录,来自于和谐而真实的镜头。 让镜头回归真实,让镜头之下回归本真,让我们回归真心的感受。
镜头之下,企鹅一个接一个自在跃入大海,游出生命最真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