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买KFC的早餐,也谈谈我的一些观察。
需求核心是和时间赛跑
为什么早餐市场巨头必争,以前是KFC和MCD,现在星巴克、汉堡王、Tims等等谁谁谁都开始做,很简单,刚需。这刚需细看是什么,主要是和时间赛跑产生的需求,至少核心市场是,上班族来不及做所以外面买,买早餐又等不了太久所以要快。所以这个意义上说,早餐就是最符合take away的商业逻辑的。
解决方案胜于单品
早餐套餐化已经是趋势。从需求的角度来说,主食+奶制品/咖啡基本已经是日常的消费习惯,一站式采购本来就是基本需求。从供给角度来说,套餐供给更能够搭配销售,也能帮助提高更客单价和粘性。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麦当劳也好、肯德基也好、星巴克也好,提供的早餐套餐数量都特别多,虽然基本元素就那么几种,但是不同口味不同配料翻来覆去排列组合。这背后是什么逻辑呢?我猜是因为早餐太高频,如果提供太少的套餐选择肯定很容易疲劳,但是提供太多的单品也未必利于供应链管理,所以只能通过套餐的不同组合来“提供选择”。
供给稳定胜过创新
我是KFC多年的早餐饮食者,其实从主要品类来看,KFC的创新并不多,帕尼尼、大饼、粢饭、粥、烧饼,这些每个品类都至少是很多年的运营,最近年有豆腐花,其它无非是配菜多了可颂和香肠。
这其中逻辑其实也很清楚,只有成规模的供给才能有供应链优势,也只有成规模的供给才能保障供给的稳定,所以高度标准化+单品规模化才是业务的核心优势。
创新重要吗,当然重要,创新能不断激活消费者的复购和对品牌的认知,但是创新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不是每天吃到最新的东西——稀饭馒头的早饭很多人配上不同口味的酱瓜可能也能吃一辈子(至少对老一辈),而是每天都能在想吃早饭的时候吃到早饭。所以早餐的壁垒不是由更多选择构建的,更稳定的选择反而优于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