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昌元
常以为,春季以暮春为美,彼时草长莺飞,阳光和煦。秋季则以中秋为佳,此刻桂花飘香,月满苍穹。中秋之时,又遇国庆大节,家国同庆,双节辉映,节日气氛便愈加浓厚了。
中秋节始于唐朝,盛极宋时。而月亮,自混沌初开创世伊始,就萦绕在我们这一蔚蓝色的星球。月亮与人类息息相关,月亮与情感脉脉相连。如果相信神话传说,在国外,月神被描绘成具有灿烂面容,温柔双眸,迷人鼻子和可爱嘴唇的女子,令人心动;而在中国,嫦娥奔月则为大众所熟知,不知中秋月宫中的女神,此刻是否正把弃之而去的后羿,独坐哀婉地思念?
然而把月亮的形象与情感融会得无以伦比的深情,又发挥渲染至极致的,非中国人莫属。古时的文豪大家,把中秋节的月亮写成千古绝唱。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以致于后人掷笔喟叹,无从下笔。特别是大诗人苏东坡写的水调歌头,稍有文化根基的国人无人不知,家喻户晓。在苏大学士的中秋词之后,谁还敢班门弄斧,跃跃欲试呢?自宋以后,用苏东坡这三字来阐释大名赫赫这一文化现象,想必最为合适了。
太空浩渺,在蔚为大观的星群中,天王星有八个“情人”,土星也八个,木星只有四个,最为可贵的是月亮,她一心一意围着地球旋转,仅此唯一。她端庄雅致,清辉自流;她淡泊清高,线条柔和,让人赏心悦目,流连迷恋。她不像太阳灼热的刺眼光茫,迫使亲近者不得不低下头来,敬而远之,亦不像瞬间即逝的彗星,一去不返,使人顿生如坠深渊之感,她亦不像星星,朦胧得只见广漠夜空的漆黑,欲现还隐。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月朗星稀,一轮皓月,任君品赏。且凝眸,毋遗忘,只珍惜。月亮之于地球,温柔环绕,痴情专一。
皓月动星云,时明夜市中,婵娟多妩媚,万里寄情衷。中秋月夜这一轮明月,最为耀眼美满。月亮天生就是宇宙多情种子,在中秋节间,以满月相开示众生,其实她并不始终丰盈。新月时候,月亮以她黑暗的一面面对地球,上弦月与下弦月的阶段,又以犹抱琵琵半遮面的形状出现,到了娥眉月的阶段,再以一弯月牙斜挂在傍晚的天空中。月亮她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由此可见她本身条件并不优越,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以满月示人,展现自己生命最美好的一面,寓意圆满,非常烂漫。人心之拳拳,焉能不动衷情?父母思念远方求学的宝贝儿女,儿女挂念留守家里的年迈双亲;夫妻想念天各一方的亲爱伴侣;朋友惦念经年未见的挚交知己;尤其呀,热恋中的佳侣依恋心底中的可人儿……凡此种种,皆为世间常态,人之真情。寓情于景,寄相思于明月中,共赏一轮明月,托去祝福,代传安康。
在我们身边,能够强烈感受到月亮吸引力的俗物,莫过于钱江大潮。中秋节时分钱塘秋潮,天边涌来。霎时间,潮来溅雪,潮去奔雷,其景壮观无比。可见,月亮的吸引力无时不在身边,钱江潮体会到,因而举世无双。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大诗人苏东坡,因为他是至今最深刻体会月亮魅力,领略其意涵,并抒发得最为完美的一代大师。一千多年来,有那么多人热爱他。他深具月亮广博、烂漫、温柔、敦厚的气质。在他身上,官位、情感、金钱,统统已成过眼云烟。他的优良品质与横溢才华业已足够使他万古流芳。感于此,中秋赏月,月亮清辉固然使人优雅,月亮的气质则更令人陶醉。
中秋对月,无数次心起波澜。情至深处,也许有欣慰,惆怅,也可能会微笑,潸然。无须独倚窗,空嗟叹。举头凝望这一轮明月,送上一份祝福,道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