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里最重要的事,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的出场了。我们常说“刘关张”,把他们三个人的姓氏连在一起说,就像是在说一个人一样。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要从他们怎么相遇、怎么认识开始讲起。
※※※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东汉汉灵帝在位期间,当时宦官专权,朝政特别黑暗,民不聊生。于是就有张角、张宝和张梁三兄弟,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黄巾大起义。
这场起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东汉朝廷紧急命令各个地方的刺史和太守,组织兵力进行镇压。
朝廷的命令传到了幽州,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辽宁一带。要打仗了,人手不够,当时的幽州太守,就贴出来一道招兵榜文,结果就引出了一位英雄人物——刘备。
古代小说有一个套路,“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貌,非常之语”,就是说一个人要是不一般,他的长相和说话就都不一般。
你看,刘备就是这样。他“双耳垂肩,双手过膝”,就是说耳朵大得垂过了肩膀,胳膊长得手都过了膝盖。你看,刘备长得可太奇怪了吧,但在当时,这可是大富大贵之相。
刘备不仅长得不一般,他小时候,还说了一句特别牛气的话。当时他家里有一棵长得特别大、特别气派的树,刘备指着这棵树说:我将来要当了皇帝,就乘坐有这么气派的车盖的车。
你看,刘备小小年纪就想当皇帝了。不过,这可能和他的身世有关。小说里边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这就是说:他是汉朝皇室的后人。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了刘备这一代,他已经成为了地道的草根一族,靠卖草鞋、编席子为生,出场的时候都已经28岁了,还一事无成。
所以当他看到太守的招兵榜文,觉得自己无力报国,就长叹了一声。这一叹气不要紧,又引出了另外一位英雄人物。
刘备叹息声未落,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厉声的喝斥:“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叹什么气!”
刘备一回头,就看到他背后站着一个好汉,长得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就是说,这个人的眼睛像豹子又圆又精神,胡子像老虎的胡须,说话像打雷,行动像奔腾的骏马。
这个人就是张飞,张翼德。
张飞自我介绍说,他是杀猪卖肉的,家里边有田庄,特别喜欢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他这个爱好跟刘备是完全一样的。这两个人就一见如故,跑到一个乡村的酒店去喝酒。
这时,又来了一位英雄,小说里边说他身高九尺,髯长二尺。汉代的一尺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24厘米左右,就是说他身高大概有两米,一把胡子也有半米长。又说他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这是古代标准的美男子长相。
这个人就是关羽,关云长,他因为把他家乡的一位仗势欺人的土豪给杀了,亡命江湖,正准备要去投军当兵呢。
这三个人一聊,就发现彼此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就一起去了张飞的田庄上。张飞的田庄上正好有一个桃花盛开的大桃园,张飞提议,他们三个人在这个桃园里边结拜成兄弟。
他们结拜的时候说了一段誓言,这段誓言不仅特别重要,特别精彩,而且多少年来,感动了无数人。我得给你读一下它的原文: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为什么这段誓言这么精彩,这么感人,这么了不起呢?我认为有四个原因。
第一,他们是为了报答国家、安抚百姓这样一个崇高而且正义的目的而结拜的。所以这篇誓言特别地光明正大。
第二,他们本来没有血缘关系,因为共同的志向,结成了异姓兄弟,超越了宗族和血缘的束缚。所以这篇誓言有一种很强的超越感。
第三,誓言里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还说如果有人背弃兄弟情义,那就天诛地灭。这就表现出一种坚定的意志,也表现出他们对兄弟情义非常忠诚、执着和珍视。
第四,三人结义的地点,选在桃花盛开的大花园,就让我们感觉有一种特别明媚、特别热烈、特别盛大的美。
好,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关、张很快就走上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战场。
他们来来回回,去了很多地方,打了好多仗,看上去挺复杂的。唐代大诗人王维有两句诗,虽然跟三国没关系,但是我觉得用来概括刘、关、张的征战,特别合适。这两句诗就是: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身,就是身体的身,“一身转战三千里”,这说的呀,就是行军的路程了。
我们来看看刘、关、张打仗有多拼:最早他们是在河北的涿州——刘备的故乡——投入的战斗,后来,又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四个省之间流动作战,他们行军的路程有多长呢?
我计算了一下,大约有6000里,相当于从北京到三亚的直线距离。你想想,那会儿刘、关、张跟他们的士兵可就是靠骑马,靠步行啊,跑这么远的路,可以说是非常地拼命了。
那“一剑曾当百万师”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拿着一把剑,抵挡百万人的军队,这就是用来形容作战非常勇敢了。
从小说的讲述来看,他们一共参加了五次比较主要的战斗,有三次我要专门给你点出来,那就是:涿州之战、青州之战和宛城之战。
这三场战斗,初步展示了刘、关、张三个人,尤其是刘备出色的军事才能。
第一个战役是涿州之战,这是刘、关、张第一次走上战场。他们仅仅用五百人马,就击败了黄巾军五万人。
这一战,出彩的是张飞和关羽。
张飞用自己的丈八蛇矛刺中对方副将的心窝,关羽舞动青龙偃月刀,直接把对方主将一劈为二,主将、副将都被杀死了,群龙无首,黄巾军也就四散逃窜了。
关羽、张飞两人武艺超群,可以说是以两人之力瞬间结束了战争。
在青州之战、宛城之战中,出彩的变成了刘备。这两场战斗刘备都想出了妙招,漂亮地解决了战斗,具体是怎么解决的,我会在下一讲详细告诉你。
※※※
好了,说到这儿,我就要特别请你注意一个问题了。前面我们说了,刘、关、张三人作战的路程有大约6000里。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代的军队行军走6000里,要走多久呢?
这里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里所提到的行军速度来粗略估计一下。
《孙子兵法》里边提到过三个行军速度,最快的速度是每天走100里地,相当于今天的42公里,差不多是一个“马拉松”的距离。但走这么一个“马拉松”,就有9/10的士兵会累垮,没法到达目的地。
不快也不慢的速度是每天走50里地,这么走,是半个“马拉松”,会有一半的士兵会被累垮,到不了目的地。
最慢也是最正常的速度,是每天走30里地,但就算这么走,也有1/3的士兵到不了目的地。
咱们按照不快也不慢的速度来算吧,刘、关、张走6000里路得要120天,也就是4个月。
而从历史记载来看,黄巾起义从爆发到最终被镇压下去,一共就花了10个月。但刘、关、张光在路上就跑了4个多月,这不是很奇怪吗?
更奇怪的是,在《三国志》和《后汉书》里边,对刘、关、张参战的描写都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小说里边写的这么多内容,也就是说,刘、关、张根本没去过这么多地方,也没打这么多仗。
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虚构,而且虚构出来的剧情还不太合理呢?
下一讲我就会告诉你答案。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咱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