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行家说《聊斋》
11月13日 发刊词 | 狐鬼神仙,风月无边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聊斋》这样的古典鬼神玄幻故事集,里面蕴藏着中国文化密码,结合生活来看,确实是这样,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举头三尺有神明,依然算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行为规范;
第二点让我觉得神奇的是,贾老师说《聊斋》将微妙的世道人心,包进了奇幻的糖衣里,《富翁》的故事就很引人入胜,希望这栏节目能让爸妈每天找到点乐子~如果不喜欢也可以告诉我哦,我会换个方向,尽可能贴近爸妈的喜好~
我建议妈妈可以语音分享戏剧里面的故事给我听,我很期待哦~让我们都能成为优质知识内容的传播者~
11月13日 01 | 怎么调动人的恐怖情绪
一直以来,我对于浪漫主义的理解就是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这里贾老师更正了我对于浪漫的谬解,其实现实主义是告诉我们世界“本来是什么样”,而浪漫主义为我们描画了一个世界“在理想中的样子”,留足了供我们想象的空间。
《画皮》自然而然的引导我们除了现实世界,似乎还存在成熟完整的奇异世界,也潜移默化的让我们觉得,不论是人类世界还是鬼神世界,都遵守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厉鬼见到道士的拂尘就该收敛),不守规矩的人(或鬼)都会得到应得的惩罚。
在恐怖与浪漫之间,现实与虚幻之间,讲述了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人不该像王秀才那般好色)喜剧式的(只有不守规矩的鬼死了)恐怖故事
儿时我得到了一本儿童版的《歇后语》和《聊斋》,《歇后语》谜题式的巧妙设计,《聊斋》里描绘的亦真亦幻的世界,至今记忆犹新,希望我们都有时间捧起书本,重温经典。
11月14日 02 | 僵尸,历史深处的群体恐惧
本讲给我的启示:
让我想起了爸妈口中的文化大革命,我想那个时候的群体恐怖就是:统一的中国再一次分裂,所以有思想、有资产、有权势、有知识的人,都显得非常“反动”,成为了缓解公共焦虑的替罪羊,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这段对于咱们家来说,痛苦不堪的曾经,似乎也可以放下并且原谅了,无论是那个时代还是那些疯狂的人,和平不易,统一不易,我们格外珍惜。
11月19日 03 | 狐狸在中国古代扮演什么角色
本篇《娇娜》的故事也很轻松,现代文明和古代狐鬼文化是可以并行的,《娇娜》这个故事传达出了无论是人还是狐仙,一心向善,平时积德行善,就会有好的报偿;狐鬼成仙的道路也是充满了劫难和坎坷,无论是人类还是狐鬼,想要摆脱固化的阶层,都需要付出莫大的努力。
另一个方面,狐仙也代表了底层社会的情绪和渴望,官场也会适当作出一些让步和妥协,如“守印大仙”,说明保持一些非常通道来传达阶层之间的愿望,还是可以的。
11月21日 04 | 英雄救美和狐狸救书生
本文学到两个道理:
1.成年早期要学着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冯秀才),自我情绪把握和认知边界拓展决定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冯秀才因自己的短视,仕途无望,晚景凄凉);
2.别人有难的时候应该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十四娘),工作和生活当中,大家遇到的问题基本类似,只是出现的时间节点不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实则更像一场预演,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大的收获(十四娘最终得道成仙)。
11月22日 05 | 爱情幻想里的狐狸女主
本文收获:感情方面,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过度开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经营好亲情、友情、爱情,亲情无需选择,最纯净、最牢固,对亲人不吝啬,无论是感情还是物质方面;
慎选身边人(友人、恋人),选择之后就要给予全身心的信任、尊重和包容。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忘记对方曾带给你的那份惊艳,关系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逃避,不欺瞒,勇于去相信和交心。
封建社会把爱情和婚姻狠心切开,现今不同,经营最美好的亲密关系成为可能,既有浪漫倾心,又有柴米油盐,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为之努力~
11月23日 06 | 中国人的阴间与尘世
本讲了解了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来源,还有幽冥文化的层级制度,开眼界。
11月26日 07 | 讲鬼故事有什么用?
今天讲了两个小故事,水莽鬼的故事对我启发颇深:讲个好故事有的时候比我们想象的重要,为了起到规劝各个阶层人民的作用,古人展现智慧,编织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鬼故事”,所以这类鬼故事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保留下来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人死后有三个魂,一个去到阴间,一个留在家里牌位上,一个投胎转世,意义有:1.人死后必定去了另一个世界,2.后人祭祀的是祖宗的一个魂,3.附在牌位上的祖宗很好解释了“举头三尺有神明”,起到监督后人行为的作用。
11月27日 08 | 阴间没有双全法
通过这个设计精巧的“阴间一日游”故事,反映了作者对司法系统不完善和政界潜规则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断案才能的展示,读后感慨:一个国家拥有完善的司法系统多么重要。课后思考题我想到的是,妈妈提到过,大奸大恶之人,死后会堕入畜生道,无法转世成人。
11月28日 09 | 做梦、游魂和现代心理解释
本篇展示了古代封建社会中,人的欲望和思想被过度压抑,从而需要通过梦境进行排解,佛洛依德《梦的解析》里说“梦是愿望实现的途径”。我的自我感觉是,日常生活中:
首先应该向妈妈学习,减少欲求,但不是无欲无求,而是减少消费型欲望(如:我喜欢过度购物,爸妈喜欢囤积多余的物品)、培养创造型需求(坚持一份爱好,我最近找得到让自己心神安宁的事就是写反思日记,反思一天的行为和思想,逐步改进和提升;妈妈风雨无阻,天天练琴;爸爸天天散步、悉心照料植物)
其次,平时能够清晰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愿望(无论大小,无论对谁),实在无法实现的一定要及时消化处理掉,避免堆积怨念,这一点很不容易,成年人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哭,得到了就笑,尽力去回归孩子那样单纯的表达方式——描述事实。
举个例子:我总说回到家会帮妈妈做饭,陪她去做她想做的事,结果睡懒觉、坨在家,久而久之妈妈会觉得很失落,这种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剑拔弩张,两军交战。心态平息下来之后,聊起经过,妈妈会道出实情:你说了你会陪我,结果没有做到,我才对你大发雷霆,意识到自己过了一时的嘴瘾,行动没跟上,伤害了妈妈的感情,非常愧疚,及时行动起来加以弥补。
最后,给予亲人朋友更多的关怀,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幸福一家人》,剧中的老父亲靠着一家卖面店,抚养姐弟三人,直到有一天查出胃癌晚期,然而孩子们都已经习惯了老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忘了要尊重长辈,感恩生活。
我也常常会懈怠对二老的关心,知道你们会永远理解包容我,所以不以为意,我一直在想原因,为什么离开家、离开你们,一方面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另一方面其实是希望父母可以不为我过多操心,减少我们对彼此的控制束缚,享受各自的生活。
我也确实想得太简单,做的太少了,我把摆脱管束和不闻不问画了等号,忘记了让你们开心快乐也是我的义务,爸爸妈妈,请原谅我,我爱你们~
11月29日 10 | 人是如何被心理操纵的
本讲让我感悟最深的点就是,懂得一点操控人心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拆招,让自己不至于陷入别人的操控当中,至少可以自主选择要不要被忽悠被操控。
真实例证:来到北京后,遇到一家连锁理发店里的一个理发师,剪女士短发很好看,在两次剪发过程中,加深了了解,不出所料的开始向我推销卡,我知道他利用了我们比较熟悉了解,他了解到了我的一些性格弱点,以“你不办卡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关系”为挟持点,而我没有因此生气,也没有完完全全落入圈套,而是综合考虑了以下几点,来决定是否办卡:
1.自己的短发,经常打理会显得精神
2.此连锁店覆盖度极好,方圆3公里大概能有4-5家
3.办卡的价格控制在2000元以下可以接受
4.跟这个理发师比较投缘,他给我剪的头发符合我的审美要求
最终很和气的办理了打折卡,可以剪50次以上,以后只需要注意,抵御住烫发或染发的诱惑即可。
12月3日 11 | 东方在寻宝,西方在发现
西方文明中透露着浓浓的开拓意识,而古老的东方文明,更多的是不建设不融入外部世界,而是尽可能多的从当地汲取利益,然后回家过好日子。我在尝试以更开放的心态,发自内心的去欣赏一个陌生的人,一座陌生的城,拿出自己的努力去融入、搭建和美化。
12月4日 12 | 理解地域歧视和代际冲突
本讲是贾老师课程里我很喜欢的一节课,尤其触动到我的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那句“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我给它加上:那些我们轻易就拥有的、被我们视之不见的优越条件,可能是别人用尽一生的气力所追求而不得的,所以不要投以任何好意或恶意的评判。
离家在京的日子里,我接触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包括我跟爸妈说起过的北京土著小泽,跟我一起考证的60岁的辉姐,为了控制体重坚持运动习惯的学员,初入婚姻围城又选择离婚的同龄人,工作逐渐独当一面的同事,举不胜数。
这些人事让我更加清晰一点,不去随意评价一个人,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局限在自己的格局之中,对其所爱所困投以最大的包容度,“一个心碎的男人的起居室会摆满空盒子”,看到这句后感到彻骨的悲伤,想到了爸爸。
我也曾跟爸爸谈起,我的父辈这一代人亲历了原本5、6个世纪才应陆续出现发生的重大变革,思维观念停滞在哪个阶段都属于常态,我不会逼迫爸妈非要跟着时代走,那些你们不愿接受的东西,就随它去吧,不用勉强自己,我希望你们过得快乐、不迷茫,强加认知负担会降低幸福感。
12月6日 13 | 看脸的世界和真正的爱情
我认为本文讲了一个非常唯美的爱情故事,让我想起很流行的一句话“情始于颜值(容颜美丽之意),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其实就两个字:欣赏,与人交往时,之所以会划分出知己、伙伴、普通朋友、路人等类,都取决于于彼此升级认知的步频相差多少。
瑞云的可贵,体现在清晰的自我认知与真材实料的才气,以及不断升级的认知,而非一副皮相,唯有懂得欣赏瑞云真实内核的贺秀才,才不辜负瑞云的优秀,也证明了自己非常优秀。
贺秀才身上有我们稀缺的识人才能,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是因为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每个人都是一个不断自我迭代的超级智能,给人以确定性的评价,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发掘他人性格中的美,期待遇到更好的自己与他人。
12月12日 14 | 读书人的道路和思想
本讲阐释了一直存在的上升路径单一,轻商重仕的根本原因,人的认知桎梏。很喜欢蒲松龄的豁达,庆幸于他没有被仕途浮沉所裹挟,做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写故事,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也名流后世。
给我的启发是,世上根本不存在铁饭碗一说,也没有真正的安稳,大的体制只是暂时性稀释了个体要承担的风险,真到了资本寒冬、大厦倾颓之时,危机感较差的个体,反而没有小公司员工摸爬滚打多年春风吹又生的检疫,反而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12月13日 15 | 结语 蒲松龄:我知道我是一个大师
末篇完美承接上文,读书人的出路不只一条,蒲松龄靠自己的知识储备,穷尽毕生心血完成了这部古典奇幻著作,清代文人对于小说的看法就是不入流,诗词和科研类才是正统文学,可想当时作者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不为多数人理解,还常遭人白眼。
贾老师一句话用的很精妙,说蒲松龄的一生“高开低走”,换做是我们,早就自我怀疑、心态全崩了,精神世界的富足和科普世人的态度,是支撑他坚持自我的强劲动力。
现在的我尝试读各类喜欢的书,逐渐补足知识框架中历史、地理、政治史方面的缺失,工作方面需要经常写文章,深感困难,才知道那些自己极为不屑的文章,它们的作者也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写作功底的,也是多年厚积薄发和刻意练习,才到一个中等水平,而我一朝一夕便想赶超人家,实在异想天开。
月初回家的时候,跟妈妈看了一个电视小节目,一个外国的化学家,在给小学生“表演”化学反应,我用“表演”一词是因为他不是在演算反应公式,而是在培养孩子对化学的好奇心。
学完这门课程,作者蒲松龄和清代那个遥远的时代,变得更加立体丰满了。多读书,多做事,通过了解别人、了解历史和世界来判断自己,与君共勉。
12月18日 加餐 | 世界上最美的狐狸精长什么样
本讲中,呈现了一个纯粹的不谙世事的纯真少女婴宁的形象,谁都喜欢如婴宁一般的人,纯真烂漫,未被世俗礼法改变半分,而只有很强大的人才能守护这类人,因为他们在世俗人眼既是遥不可及的,又是极度危险的,他们的爱恨过于纯粹,也就显得非常碍眼与格格不入。
不过我在此文中学到,在世俗约束中,保留一份纯粹的重要性,无论是一份个人爱好、还是一个自己坚持已久的习惯,都不要因为别人指指点点而放弃,做真实快乐的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12月19日 加餐 | 知识能化解你的大部分恐惧
对于本讲内容我没有太深刻的感觉,因为文中提到的电影和白莲教我都不甚了解,不过就作者的观点,我展开了我的思考。
恐怖是源于未知,结合另外一位老师的课程观点,我们的恐惧和所爱几乎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为了能更好掌控自己的命运,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显得尤为重要,不要让低级别的未知阻碍到我们。
因为我们对神秘的恐怖力量有所忌惮,可以抑制人性恶的一面,激发善念,是有积极意义的。
12月24日 加餐 | 复仇和爱情一样恒久远、永流传
儒家理论的孝道延伸出来的血仇,古代有很多这类情大于法的案例,所以展现出了法治社会的必要性,就说这么多吧,有点虎头蛇尾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