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儿子在小区外的摊贩处看上了一株挂满果子的金桔树,甚是喜欢,要求我将它买回家。欣然将其买回。满树或青或黄的果子一直吊坠枝头,成了我们家阳台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和儿子时时去阳台欣赏一番,赞叹一番。
疫情大爆发期间,我们闭关在家,阳台就成了我和儿子的旅游胜地,我们时常要去游一游,逛一逛,看一看。金桔树自然更是成了我们的特别照拂对象。
买的时候,卖家就叮嘱了浇水时间——两周浇水一次。结果因为太闲,就把关注点都集中到了这棵果树上,将叮嘱抛诸脑后。
先是队友和儿子每天去摘来树上的几个果子泡水吃,然后是给它勤浇水,生怕它缺水,导致下面的底盘积水颇多。
这是够爱它了吧?它应该成长得很好吧?结果事实啪啪打脸。
一天早上,我到阳台一看,金桔树的叶子全都打卷干枯,轻轻一摇,居然纷纷掉落。说好的四季常青呢?
儿子闻声赶来,大叫着说,怎么办,妈妈?我还希望它今年开花结果子给我们吃呢!
是啊,我们那么爱它,勤浇灌它,它为什么还掉叶子呢?上网一查,才知道可能是因为水浇多了,也可能是缺营养。
哎!也就是说,它需要的,我们没给;它不需要的,我们却使劲给。
这像不像我们养孩子?明明很爱,却不知道如何好好地爱。明明TA不需要,你却一厢情愿地给予;明明TA需要,我们却没有给予。孩子成长得不好,便有人指责是你给TA的爱太多,说你溺爱,把孩子惯坏了。
事实是,正确的爱,给再多,都不会将孩子惯坏;而错误的爱,不尊重孩子、不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爱”,才是溺爱。比如,包办、控制。
就好像,孩子想吃苹果,你却给TA梨子。也好比,孩子明明喜欢吃豇豆,而你却认为茄子有营养,不顾孩子吃豇豆的需求,一位地给孩子炒茄子,并充满无限爱意地说:“茄子营养多高啊,多吃点!”这不是爱,是你认为的爱,并不是孩子需要的爱。
还比如,孩子明明可以走路,而且很想走,你却将TA紧紧地抱在怀里;孩子想自己伸手去拿某样东西,你却快速地将东西拿来递给TA;孩子想学做饭,而你嫌麻烦或者怕危险,而将TA拒之厨房外;替孩子准备书包、替孩子着急学习作业之事……这些就是包办。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孩子,都需科学养育,遵循规律,尊重对方需求,避免好心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