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的指引下,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意义重大
学校应将党纪学习郑重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日程,精心组织专题讲座,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带领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进行深度研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让党员领导干部透彻理解党的纪律要求,精准把握行为边界,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学校发展的“引航者”,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积极主动地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为工作的指南针,在思想层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恪守组织纪律,决策过程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在教师招聘、评优评先等关乎学校发展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关键事务上,坚决杜绝任人唯亲、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凭借公开公平的原则赢得教职工的信任与支持。同时,大力强化工作作风纪律,坚决摒弃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将精力聚焦于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育管理等核心任务上。
在与师生相处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要严守群众纪律。用心倾听师生的心声,密切关注他们的需求,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难题,为教职工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拉近与师生的距离,增强师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无论是在“八小时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还是在“八小时外”的日常生活里,都要始终保持自律,规范自身言行,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以反面案例为警示,做到慎独慎微,在小事小节上毫不松懈,确保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触碰纪律红线、不逾越规矩雷池。
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积极鼓励师生参与监督,形成内外协同的监督体系,确保纪律执行无死角、无漏洞。党员领导干部自身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偏差,持续提高自身的纪律意识与工作水平。
当党的纪律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准则,学校将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贡献教育力量,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