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半还没入睡,惭愧。
天天把早睡身体好挂在手机屏幕上的人一般都不会乖乖早睡的。
像许先生说的:挂在嘴边的,不一定是放在心上的。
下一句是:放在心上的,往往是绝口不提的。
前者就像每天的早睡身体好的箴言;
后者便是深夜背着身边人码字的野心。
这两句话是在许先生的文字采访里看到的,他的微博更新得不勤,有了自己的APP也没见得勤快到哪里去。
他自己的说辞是经常潜水看着我们。
真不厚道。
高中这个阶段让我对许先生的看法和态度发生质的改变。
没办法,年轻人总在高中那三年想得格外多,自认为是思考得多,也懂得了许多。
我的思考方式大多来源于文字。
包括杂志,周刊,小说,作家,以及歌词。
许先生是音乐人,不是简单的歌手。
他没有多么了不起的唱功,因为他不仅仅唱歌,还要作词作曲编曲等等。
我不了解音乐,但我每听一首歌总会看歌词。我喜不喜欢一首歌也大多取决于它的歌词是否写到了我想要的东西。
也因此我一度比较喜欢陈奕迅的歌——词写得太好了。
我一直没办法接受英文歌韩文歌之类,因为我看不懂歌词。
光从旋律方面,没办法打动我。我也不懂。
大多还是因为自己喜欢文字的缘故吧。
高一无意间翻到了许先生往年的博客,那时候还不是特别遥远的博客。
许先生的博客更新到新书出来,小五还没出来的时候。
他的博客以日记的口吻娓娓道来,却总有一个简洁的标题和明确的中心思想。
简直就是日记型满分作文。
看他的博客总归是带着一些偏心的,毕竟是喜欢的人。
要是其他我不感兴趣的作家写的博客我还不见得能逐字逐句地读,经年累月地咀嚼。
那是读起来让人轻飘飘在天空,触摸云彩触摸光影的时候偶尔来一记雷鸣的文字。
有年轻人的不驯和一丝丝少年老成。
完美的少年。
许先生的博客大多是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完成的吧。
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深感欣慰。
小五的出生让我坚定了自己对许先生的选择。
就是那么刚刚好,高二,我进了文科班,读了大量的古代言情畅销小说,连听的音乐都以河图董贞这一类为主打。
就在这个时候,小五披着中国风的披风,端着一杯清茶就出来了。
主打歌出来的时候我激动得偷偷带了手机去学校,就为了在课间十分钟或者晚餐时间听听歌。
听听窗外的清风拂过山林,流水划过柳叶尖儿,琴声抚过手指,清茶沾到唇边的声音。
那首歌满足了我对未来生活最浪漫的幻想。
也有可能是最天真的幻想。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短句都让人恨不得抛下书本钻到深山老林去。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
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初中沉迷于郭敬明那一类作家构造的曲折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故事,听着QQ音乐三巨头的歌,拿着按键式的手机像模像样地进行着早恋。
高中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却只有结束晚自习以后才能玩手机,一般那时候已经是深夜,于是开始渐渐喜欢黑夜依赖黑夜在黑夜做一切自己最想做的事——熬夜成平常;开始定性初中为非主流年代,微信进入我们的视线但还不常用;听的歌曲开始杂乱,音乐软件开始变多,列表里老歌情歌摇滚古风,中文英文韩文日文都有;抵触着自己看过的小说一部接着一部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随着韩剧和韩团的高频出现,女孩子们的偶像换了一个又一个……
至少我的九年义务教育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个。
前面提到了,许先生的微博更新得不频繁,半个月几个月杳无音讯都是常事。
所以高中我一度喜欢另一个偶像明星。
看他参加或者主持的综艺,连带着看他那个组合的MV,看他唱歌跳舞卖萌。到后来甚至请假去看了他的第一部电影。
都说射手座不专情,我这情倒是滥得够专了。
许先生和他一直都在我的微博置顶关注。
许先生大房,他二房。
许先生的活动很少,除了发行新专辑或者新歌,他都不怎么出面。代言也很小众,基本上很难在电视上出现。
这一点在高中我是很遗憾的,现在却觉得庆幸。相对比二房的忙碌,他专心做他的事,不用想着开发新的业余而受累,我也不用整天关注着他东奔西跑的受累。
现在,由于二房业务过多,我已经没有精力去追着他跑了,只是偶尔去微博翻翻,有兴趣就打开看看,没兴趣就关了去做其他事。
而许先生,因为更新动态的不频繁,每次他出现在歌迷视野的时候反而每次都引起一场小轰动,当然了,仅限于我们歌迷之间。
自得其乐。
“我们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不了解。
我们厌恶一个人,也是因为不了解。”
有些女孩子们的偶像经常换,为什么,因为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也没有精力去了解。
她们可能只是在当时有些兴趣就去翻了翻偶像的过去,却不能陪偶像一起走过未来的八年十年。
这个精力她们总是走着走着就忘了耗。
我很高兴,许先生不会让人觉得喜欢他很累,因为他活动不多,歌迷粉丝也不多——小家庭比较容易保持和谐。
但他也会正常速度地出专辑,偶尔接一接代言让我们能看到多方面的他,更是少不了与歌迷朋友的各种接触,比如签售会演唱会什么的。
今年的三月份我见到了许先生的真人,在演唱会的看台上。
他已经三十一岁了,过了而立之年,新专辑也充满了打破格局的魄力与勇气。
用一种平平淡淡的口气和方式,与歌迷朋友们交流,成千上万的人中,总有人懂他。
他不缺知音,因为足够自信。
我们不缺标杆,因为有他在。
活到十八岁,我最自豪的两件事:坚持用日记本写日记和我的偶像是许先生。
六月他要在北京举行今年的第二场演唱会,就是这件事情让我失眠。
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自己,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不远万里去看这场演唱会。
去继续这场青春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