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打好的豆浆》 - 草稿

2021.1.27中原焦点团队网中28朱继萍

地面咨询一次,约练咨询一次,叙事听课读书分享  总113次。

承诺的一定要兑现。几轮轮番下社区核酸检测,忙得有点云来雾里,竞忘了两周前预约的一个正常固定时间的咨询,是在周三中午,当电话打给我时,我一再道歉并非常尊重对方的选择,有机会一定补咨询一次。2周后她带着“想死又怕冷”的心态决定继续咨询。

来访者有抑郁发作,询问来咨询室之前3天的变化?以正向开场:如此冷的天,你还能愿意坚持一个人来咨询,挺不容易的…递上一杯温开水,来访者勇敢的面对“自杀”的话题,看上去比较平静。聊到“情绪的怪物”如何从愤怒转化为“想死的想法”,我说我很愿意听听“想死的想法”是怎么来的?能多说说吗?在一大堆“抱怨”中引发“自杀”这个话题属于危机干预,引爆情绪竞是一个鸡毛:就因为“爸爸给我打的豆浆”…我丝毫不敢疏忽,陪来访多聊了半小时,虽然是爸爸为她好,但豆浆机报警声影响打扰到自己休息…我兑现了我免费补咨询一次,建议其正规医院看医生服药+心理咨询,来访愉快的接受,并预约下一次咨询。

约练咨询师收获:来访者老师是非医学背景下去自学心理学,仅仅短短几个月,已阅读几本关于叙事及焦点的书籍,着实钦佩,从中由认为自已“学不会、记不住”,到也有不少感悟、学习收获,辨识叙事与焦点的异曲同工的认同,说出已内化于内心的软语言,再到自我明确方向“深挖一口井”的自我求识,特别难得,也很感动他的求知如饥似渴的态度。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解决问题的专家。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自己“I  can do Ⅰt”!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