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的时候难得地看到了柳南子的近照。
他剪了短发,配图文字是:“寸头是检验帅哥的唯一标准。”
柳南子是公认的学霸,而且确实很帅,就是长得有点着急。
高三那年,因为没日没夜地刷题,加上精神上高度紧张,头发都白了一小茬。有一天在公交车站等车,一个拄着拐的老大爷眯着眼睛问他:“师傅,去火车站是在这里上车吗?”
他用手掐住自己的喉咙,挤出沙哑的声音回复道:“是的,老哥。”
那年高考他考了六百三十九分,但英语只有七十三分。作为文科重点班的数学课代表,数学得了满分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英语只有七十三分意味着什么。直到在大学的第一堂英语课上,他用极其蹩脚的英语磕磕巴巴地做完了自我介绍,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才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崩溃”!
更大的伤害在这节课的下半场:有人说自己在高三那年的词汇量就达到了一万个,而他怀疑自己是否认识一百个单词;有人说他翻译了全套的泰戈尔诗集,而他连泰戈尔的英文名都不会拼;还有人说他在高三暑假用英文发表过关于狄更斯《双城记》的论文,而他连给上小学的表弟念英文课本的勇气都没有……
那天晚上成了他人生中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彻夜未眠的他一直在拷问自己:“是就这么认输了,然后在这个高手如林的班级里当一个成绩垫底的人,还是逼自己学好英语,然后把丢过的脸再捡回来?”
他没有认,选择了跟英语死磕。那天之后,他只听英文歌,只看英文电影,就连游戏都只玩英文版的……
他甚至在“死磕”的过程中找到了学英语的乐趣。
单词难背,他每背完一个就用水彩笔划掉一个,感觉就像在游戏中杀死了一个小妖怪。
阅读理解的段子难以理解,他就先查词典弄懂意思,然后对着镜子反复读,并且夸张自己的表情和口型,就像在逗幼儿园的小朋友。
听力不行,他就戴着耳机没日没夜地听CNN、BBC,并充分发挥他的“戏精”天分——假想自己就是帅气的主持人或者是正在接受主持人专访的超级明星。
慢慢地,他可以大致看懂不带翻译的TED演讲和英语原声电影;慢慢地,他可以任性地阅读经典的英文小说;慢慢地,他可以轻松地查阅英文文献。
他可以在课堂上用英语跟大家抖机灵了,而不再是把头埋进书桌里,然后祈祷老师别让自己发言;也可以在演讲比赛中用非常标准的发音讲出一大段名人名言,而不是坐在台下当个可有可无的看客。
原来,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困难才放弃的,而是因为放弃了,才显得如此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