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组活动活起来
同伴是4P创造性学习法中的第三个。同伴互助学习,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常常表现在小组活动,特别是在公开课的场合。小组活动共有三种形式:小组讨论、小组对话、小组合作。这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形式,很流行。但有时观看结束后,总感觉,这样的活动依旧流于形式。一,老师出于课堂容量的考虑,比较吝惜活动时间,有时只有短短的2-3分钟的时间,学生往往活动不起来。二、在小组中,永远是活跃的那几个在活动,个别学生的舞台。三、小组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活动的结果往往没有总结整理归纳,学生一团糊涂。四、有些小组容易浑水摸鱼,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在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包括我自已,尝试过几次的小组活动,对于成效也非常不满意。
在共读中,在学校教育中,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分享与协作,创新与提升中做出的改变第三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转变教学形态,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共同学习。在这里,我学到了更多关于促进小组活动更好进展的方法。
在小组活动时,对学生提要求。为什么有时候,小组活动做不起来,因为学生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那对学生提什么要求呢。一、独立思考,遇到疑难,自觉求助,自觉向同伴学习。二、乐于分享,清晰表达观点,可以先写再说。三、认真倾听,认真记录不同观点,互相补充。四、组内讨论疑难问题,轮流发表意见,互相交流。这是具体教学生在小组学习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学生就目标比较明确了。五、做出分工后的分内工作。
老师对于小组内的成员也要非常了解,有些擅长演说,有些擅长记录,有些擅长总结,有些擅长策划等。让不同特长的孩子在这个小组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已聪明才智。所以,分组很考验老师。
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作为指导者,要关注到每个小组的情况。有些小组一有疑难就找老师,并没有在小组讨论以求解决,有些小组的讨论的开展遇到瓶颈了,或者有些小组的讨论流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等问题,老师这时需要怎么做出怎样的决策呢。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节课时,我抛出了三个主题让学生讨论。主题: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2、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有趣的少年生活的追忆、留恋、怀念之情。3、流露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和不满。 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也加深了对课文和作者的理解。
我相信,学生们在这节课中,他记住的肯定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这场有意义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