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是围绕着人进行的,如果是围绕分数,那么从一开始就输了。
的确,因为中国人口多,不能否认目前的教育制度是最适合中国的现状的。
社会中很多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问题,但不能否认社会需求的带头作用,尽管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社会需求是车头,教育是车轮,发展是车厢。社会需要发展,所以车头要走,而车轮能转车才会走。若是没有车轮就动不了,若是没有车头就没有方向。但目前的问题是车头要走的路,车轮走不了,车轮能走的路车头早走过了。
教育提供不了充足的社会需要的人,而发展又难以改变目前的现状。大概就是:我想要的你给不了,可你又不能为我改变,我又放不开你。
不能否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理念,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努力。然而我个人感觉就是丛林法则的变相版:弱肉强食。其实这句话并非这么理解,但在我思考“弱者有没有资格生存”的时候,我反而想到,若是森林中的鹿群消失,狼群会不会也消失?我们还在研究怎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时候,竟然开始有了一丝压制人性的“多样性”。正如我开头说的“若是教育围绕的是分数,那么从一开始就输了”。
我们错过了最佳的塑造人生的时段,偏偏要选择社会上的二流,三流思想来填充自己,而我们最珍贵的的时间竟然特么的纠结在分数!?这是不是特么的有病?
我有一种错觉,毕业出来社会的学生都是一群白痴,社会上的人告诉他们为了自己想要的,可以伤害别人,伤害是允许的,然后就有什么法律告诉他们不要做得太过分。当然这只是比喻而已。
我们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了分数,得到了什么?施舍吗?我总有一种错觉,我们的一生总被所谓的职位,所谓的地位,所谓的名气,所谓的利益束缚着,到最后还不能带走!这特么的是不是租来的?
如果把青春都交给分数,我们还有什么?如果得到这些所谓的什么,要以自己作为人最基本的东西来交换,,那么这些还有什么用?
我们输给了分数,输给了社会,最后居然被告知是输给自己,还把自己的青春搭上去了。开玩笑吗?
一张大学毕业证证明十几年的青春,一份工作合同证明了退休前的岁月,一张退休证证明最后的光阴,最后一张照片证明自己的确存在过。
可以想象,如果孔子的思想没有保留下来,谁认识他啊。
你们抛弃了活着的人,捉着死的分数,特么的到最后竟然跟我讲怎么做人,真是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