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父母关系不好,而且母亲的身体这一年有些不太好,需要吃药和经常体检。
所以自从工作后,母亲一直和我还有妹妹一起生活,平常给我们做饭,只是偶尔才回去。
今年中秋节,我们三一起回老家,给父亲买了月饼,水果。平常父亲很忙,经常不在家吃饭。
八月十六,妹妹的男朋友也来了,我们回去的那几天,父亲总是很早就回来,一起做饭,收拾好,坐在一起,希望我们能聊天,聊一些关于工作,关于生活的碎碎念。
其实最近一年都很少回家,因为和母亲的关系进一步恶劣后,自己也不再回去,觉得父亲很过分。
原本我们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念念叨叨,也会瞎扯上几分钟。
后来索性不打电话,也不会去了。也开始怂恿妹妹和母亲不要理父亲,我没回去,妹妹自然也就没有回去。
母亲更加的讨厌父亲,自以为是,总是偏袒自己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
在我的劝说和鼓动下,我们三几乎不回老家,尽管离家很近,就是不要理睬他。
平常的言语中,带些对父亲偏激的看法,带入谈话中,她俩也就很信以为真,就是让他一个人过。
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自己洗衣。空荡荡的家里,只有一个人。
因为要上班,回去的第二天就要走了。吃过晚饭后,我们四个人就要走了。
母亲在收拾东西,我也正在整理。父亲默默地坐在沙发上。收好后,父亲和其他人聊着天,有说有笑,但时不时的看着我们。我们走后,意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一起回来,聚在一起吃饭。
坐上车后,和父亲道别的时候,竟然有些愧疚,感觉到他脸上的落寞。一路上,心里一直在想,他一定一个人早早的睡觉。回想起自己那时,刻意远离父亲,漠视他的存在。
因为他对母亲所做的种种,令自己很不舒服。他该受到惩罚,既然这样对母亲,那让他一个人过好了。
我们不要回去,我们三也可以成一个家。就是要惩罚他,让他体会一个人的滋味。将近半年没有回去过一次,也没像以前那样经常地打电话回去。
漠视他的存在。纸上看人生,莫让爱成为等待。流传很广的一张图,不同的年龄段的人群,花费时间的状况被涂上的不同的颜色。上色的格子和空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视觉效果很强烈。
工作后,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后成家立业就更少了。被量化的人生看起来如此短暂。
网上有一种算法,如果按平均年龄的寿命算,认识其实只有900个月,而你可以用一张A4纸画上一个30×30的表格,每过一个月你可以在小格里打勾,你的全部人生就会在这张白纸上。工作后,最理想的就是一个月回去一次,那能陪他们的时间,画上的格子数更少了。
最为90后,一道简单而又心酸的数学题:我们还能陪父母多久?结婚前,父母经常看到我们,而现在,我们经常半年没有回过家。现在的我们,父母大多40-60岁。如果半年回家看他们一次,我们的一生,爸爸妈妈的一生,就只有80-120次机会见面了。
从那次开始,发现原来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少,也是那么的融洽,父亲渴望和我们在一起,一起聊聊工作,聊聊新鲜的事。
那种仇视,那种冷漠荡然无存。一家人的恩怨情仇,很容易去化解的。家是讲清的地方,讲理是多么的不合适。
惩罚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漠视,但不要用在家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