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本只是人,你们爱的他妈的是个虚假的神
科特·柯本是一个被神化的例子 ,死于自杀。
约翰·列侬是另一个被神化的例子,死于枪杀。
1
今年年初,HBO播出了一部叫做《烦恼的蒙太奇》的柯本纪录片,相比往日的纪录片,这部片子没有过多的对我们的主角——柯本,进行一种神化,更多是一种客观的柯本生活的极力复述(或称描述)。
柯本脑残粉看这部电影会觉得自己的神还是很神,非柯本的脑残粉看这部电影会觉得柯本果然也就没那么神。
总之,这部纪录片从电影角度而言,它展示柯本手稿和歌曲的方式能令人会心一笑,期间插入的以柯本为原型的动画片也很用心,很对得起HBO这个付费电视台的名号。
2
我们今天聊的首先是柯本,而不是电影。
柯本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敏感而有天赋的人。这里我没有说其为天才,是因为他的成就虽然能被称为创举,但并不惊艳至于留名千古。他也不是一个真正能被称为“神”的人,因为他并没有长时间地改变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群。
有人会将柯本比作成90年代的约翰·列侬,这个比喻其实略有偏颇。虽说我喜欢柯本胜于喜欢列侬,但柯本终其一生的歌曲和天赋都带有强烈的偏执、愤怒和与世界的隔离感。他的成就更多在于他尽其所能地表达出了自己对世界和家庭的不满后,并执着于此多年,他的执着成功地在广而告之之后获得了青少年们的共鸣。
我们热爱将其生活的苦难和惊人的才华之间附加上一些牵强的联系,然而,我想说,看看这部纪录片吧:其实柯本的生活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惨。在他出生的时候,他是父母两边家族的第一个孙子,理所当然地倍受宠爱。之后父母离异,尽管大家都不能完全地吸纳这个性格略有尖锐的小孩儿,但谁都没有完全地抛弃他。如果你说柯本曾经因为无家可归而露宿天桥底,那么在这部纪录片里面你应该要知道:柯本的父母从来没有不爱他,他的露宿街头更多是自己赋予了自己一种孤独,然后再把这个孤独的赋予者归结为他的父母。
柯本从青少年阶段就再也没有长大过。所以爱他的更多的是青少年们,而长辈们大多觉得惊恐:因为孩子们或许会听到自己也无法承受却容易模仿的音乐。
柯本
幼年照片
3
今天看到了一句话:现在的评论圈爱造神,也爱灭神。很明显,柯本的经历如今已是被人神化了,这不是件好事情。
柯本的音乐伟大在于他把青少年的情愫:偏执、愤怒和孤独感完美地阐释了出来。但这种阐释的倾听者毕竟是少数,这种表述本身也带有偏激的情绪在,过于感性的表述是暂时的,其共鸣也是短暂的。
人群擅于因某些时代的特定需求将某个个体捧高或者神化,在这一过程中,被神化的对象本身的能力或许就未与其名气对等,所承受的希冀与压力也大于他应该承受的。这种神化的后果是毁掉这个人。
科特柯本是一个被神化的例子,死于自杀。
约翰列侬是另一个被神化的例子,死于枪杀。
我们将柯本神化,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现在找不到更适合崇拜的对象而已,而柯本的死让我们对他的印象停留在其才气凛然的阶段,避免了后续或许会出现的糟蹋,因为他的死去,才能被人们深刻铭记至今。
4
倘若别的纪录片或者传记,让我们看到的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柯本,那么这部《烦恼的蒙太奇》则刻画了一个烦恼而平凡的柯本。
这部片子或许能让更多脑残粉认识到:我们爱的柯本始终是那个任性而极端的少年,而被神化的柯本却是去掉了少年的各种恶习的一个陌生人。
人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