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贝因美发布公告,收到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发出的《受理案件通知书》等法律文书,与浙江科露宝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科露宝”)关于销售代理合同纠纷一案已立案。
公告显示,贝因美为本诉被告,反诉原告。涉案金额方面,科露宝原诉讼请求金额为1.27亿元,后变更为1.85亿元。贝因美提起反诉,要求科露宝支付各项损失合计2.02亿元。
对此,不少投资者表示担心,要知道,贝因美这段时间的股价迎来高歌猛进,仅10月份股价就上涨了60多个点。
此时发布这则消息,无疑牵动着投资者敏感的心,结合贝因美最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其实贝因美面临的困难并不少?
行业困顿,贝因美的价值几何?
从行业角度看,婴幼儿奶粉行业正在夕阳西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可知,2023年人口出生率为6.39‰,全年出生人口为902万人,较2022年出生人口减少了54万人,截止到2023年,这已经是中国出生人口连续第七年的下降。
未来婴幼儿越来越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婴幼儿奶粉行业也已经进入了“减量时代”。
在这个不可逆的宏观大背景下,这也影响了众多婴幼儿奶粉企业只能依靠内卷来存活。
对此,奶粉行业价格战频发,加上2023年的奶粉新国标落地,许多企业也开始降价去库存。
受此影响,贝因美近两年的业绩也并不理想,2022年贝因美归母净利润为-1.76亿元,同比下降340.06%;2023年,贝因美归母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增长126.97%。
一下一上,总体来看,贝因美还是亏损了。
其实不止是贝因美业绩承压,作为头部奶粉企业的飞鹤也遭受业绩下行的压力,如飞鹤2023年净利润为32.9亿元,同比下滑了33.5%。
整体上看,这些龙头企业虽然也业绩承压,但依旧稳居市场前端,业绩也并未亏损。
贝因美与此相比就显得尴尬了,业绩亏损意味着贝因美的抗压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略显不足。
不过,从品牌角度看,贝因美经过多年的积累,还是有着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首先,贝因美作为中国老品牌之一,有着历史的沉淀,其次,在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中,贝因美因与其无关而大受好评,这种正向影响持续至今,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粉丝。
另外,贝因美构建了母婴生态圈业务,粉丝粘性较强。
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贝因美为何没能内卷过那些龙头企业?
一是贝因美的产品战略导致。头部奶粉企业都有着自己的超级大单品,像伊利的金领冠,飞鹤的星飞帆等,而贝因美好像并未打造出自己的超级大单品。
在减量市场下,有着头部大单品的企业抗压性更强,比如飞鹤的星飞帆卓睿在2023年9月登顶超高端第一大单品,并稳居线下全渠道奶粉品类第一。
可以说,2023年尽管飞鹤业绩承压,但星飞帆卓睿没有输,反而赢得漂漂亮亮,带动飞鹤整个奶粉业务的销售。
二是贝因美的市场推广不足。如果提到“中国宝宝”,大家会想到飞鹤,但其实贝因美也曾提出“专为中国宝宝研制”的口号,但没有打透消费者认知。
从费用上看,贝因美2023年的销售费用为7.9亿元,占整体营收的31.34%,其中广告宣传费用为1.06亿元,占销售费用的13.43%,贝因美也确实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来投入营销中,但从结果看,贝因美2022年尚且占据中国奶粉市场前十的一席之位,如今甚至掉落十名开外了,市场占有率不断被挤压。
而且贝因美的广告宣传并不高级,去年因广告宣传就遭受过行政处罚。
一是在2023年9月,贝因美(宁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宣传蛋白质粉时,销售页面主图上宣传内容为“全家可享有,增强免疫力”;二是在2023年10月10日,贝因美电子商务又在蛋白粉普通食品销售页面上宣传了“唤醒高效记忆、学习不累眼……”。
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这属于保健品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宣称保健功效的违法行为。
在奶粉上,贝因美的营销方式也不高端,比如其旗下名为“1米九九”的奶粉产品,这名字听起来与蒙牛之前的“一米八八”有点儿撞车吧,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完全相同。
其实像这样起名的奶粉还有很多,本质上来讲就是想利用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心理,来促进自家产品销售,事实上,孩子长高的确需要营养,但也与基因等其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科学上也没有具体的案例证明喝某种奶粉和长高有着必然的联系。
比如乳业专家王丁棉2021年8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表示,某些奶粉生产企业将儿童长高过于指向添加了牛初乳碱性蛋白质,这种忽视其他长高因素的说法不够严谨。
相反,作为普通食品却声称具有长高功能,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同时也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五)项:“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
当然,不是说贝因美涉嫌虚假广告,只是说“1米九九”的名字好像有点儿擦边嫌疑。
这种宣传虽然能够利用消费者的心理,但不利于品牌美誉度提高与长期主义的发展。
焦虑只是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当消费者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可能被利用时,那么事后品牌难免受此诟病。
面对未来,贝因美能否迎来“华丽转身”?
如果把上市公司比作中国好声音的学员,那么投资者就是好声音的导师。
从投资者角度来讲,投资一家公司,就是投资一家公司的未来,希望公司能为他带来预期收益。
贝因美最新的业绩看似还不错,好像迎来了触底反弹,但未来一定如此吗?
贝因美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87亿元,同比增长8.91%,实现归母净利润7179.36万元,同比增长45.44%。
整体业绩上确实值得点赞,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在盈利能力上仍有待商榷。
贝因美近五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 .18%,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42.88%,同比下降了4.14%。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二者的数据并不好看,也意味着贝因美的盈利能力令人担忧。
从贝因美业务层面看,贝因美的主营业务是婴幼儿奶粉,其开展的其他相关业务也是围绕婴幼儿市场开展的,如亲子用品、育婴咨询服务、其他婴幼儿辅食等,可见,产品的核心定位仍是围绕母婴市场展开。
反观同行,飞鹤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健合集团早在2015年就开始转型,进军ANC与PNC,如今奶粉市场不济,ANC已经成为其业务大头。
贝因美为何不学习同行,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呢?
其实贝因美也有动作,比如积极开拓成人奶粉系列和加快中老年营养品布局,以及研发特殊医学配方食品、加大高端奶粉的发力等,可以说贝因美已经尝试了许多方向,但并未打造出稳固的第二增长曲线,市场一直没有大的回音,显得贝因美比较低调。
也可能贝因美偷偷学习了雷军,“创业要悄悄干,输了就当没发生过”。
另外,二姐认为贝因美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不利,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品牌认知程度不够,难以与竞争对手相较量。就拿羊奶粉为例,伊利为进军羊奶粉市场收购了澳优,而澳优的佳贝艾特是国内羊奶粉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品牌效应好,如今又与伊利合作,借助伊利的渠道控制能力,可以进一步推进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而贝因美曾与澳洲羊奶粉品牌BUbs于19年组建合资公司,也标志着贝因美正式进入羊奶粉市场,但二者的影响力与伊利和澳优相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合作的BUbs公司,更是名不见经不传。
第二,从行业转型角度看,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业务转型的资本。
一个大型公司要想成功业务转型,最基础的两点就是有充裕的资金和有足够长的“窗口期”,简单点说就是“有钱又有时间”。
在资金方面,贝因美也只是近两年才完成扭亏,如果要自己推出新业务产品,从研发到推广,哪一项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还不包括发生合同纠纷等意外情况,比如现在其与科露宝打官司,就是因为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的销售引发的纠纷,如果贝因美败诉了,或许还要给予科露宝一笔不菲的赔偿金。
在时间成本上,就算是健合集团也是花费几年的的过渡期才完成转型,而且在15年时,行业处于鼎盛时期健合集团就开始转型,可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内卷,一不留神就会被淘汰,哪有大量的时间允许贝因美稳步转型?
所以贝因美如今不断进行业务调整,但预计未来效果都不会太理想。
那么贝因美未来真的毫无想象力了吗?
二姐认为贝因美或许可以借助外在力量度过行业调整期,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贝因美可以选择接近蒙牛,通过让蒙牛收购自己,来保障自己在奶粉市场的长期生存能力,就像澳优通过伊利得到新的发展。
蒙牛最大的短板就是奶粉业务,这也是其被伊利拉开距离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蒙牛喜欢通过入股其它奶粉公司来帮助自身奶粉业务发展,先是君乐宝,后是贝拉米。
但蒙牛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先卖了君乐宝,后来控股的贝拉米也未成功帮助蒙牛拉近与伊利的距离。
贝因美如果能成为蒙牛的旗下公司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组合,贝因美有着长年积累的品牌效应,或许可以进一步帮助蒙牛奶粉业务推进,而贝因美能借助蒙牛强大的渠道帮助自己产品动销,又或则可以借助蒙牛的扶持来为业务转型上一份保险,从这方面看,二者还是可以有合作之处。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管最后贝因美走在何种道路上,还是希望贝因美能够重新走向辉煌,再次打响“中国本土第一奶粉品牌”的名声。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