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没有通高铁的地方似乎是偏远山区,来往总是那么不方便,高铁出行惯了,自驾似乎也觉得累了。
一段时间,儿子在一个没有通高铁的地方学习,每次回家都那么跌宕起伏,让我直联想到《人在囧途》这部电影。
学校要求两周接一次。去了一周左右,儿子电话回来说学校对面就是客运中心,其他同学都自己买票坐车回家,叫我也给他买大巴车票,还告诉我其它同学是支付宝或微信上买的。
我们上网一搜,真如他所说,看来不在自己身边的孩子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根据他的要求订了从那边到永康西站13:40的大巴车票。回来那天,他和丽水同学小叶早早去车站等了。准点上车,上车不久,儿子就来电说大巴车一会儿上高速,一会儿下高速,一下载人一下载货,简直就是一辆黑车,不,就是黑车,他肯定并气愤地说。一路上,售票员电话不断,交流的内容都是“你在哪里啦、快到了,你在哪等呀……”从小坐惯私家车的儿子,还未曾有过到处载人载货的大巴车经历吧!我宽慰孩子说:“安心坐着吧!现在大巴车都这样的,快到时给爸爸电话。”……我们一直想着4点10左右,到西站接他,因为网上提示就是2个半小时的车程。
可是 不久,孩子又来电,说不经过西站,要到前仓下高速,原来这是到丽水过路车,大概是前仓那边有人或有货要载吧!没办法,之前没碰到过类似事,只能忍着,心里一阵窝火,真想投诉,明明写着到西站,怎么不过西站呢?算了,算了,下次不坐就行了。4点多,车到了前仓,司机把儿子随便一放,扬长而去。好在科技发达,我们通过儿子发的定位接到儿子,两个多星期没洗澡的儿子一身臭味。
第二次,儿子要回来参加体育中考,考试时间安排下午,儿子说坐早班车回来吧,省得耽误太多时间。这回我们特意留心终点站,确定是西站,又从朋友那拿了司机号码,与司机沟通好,让他6:25到校门口接。一直守规矩的孩子5点半就起床了,拿着前一天老师给他的请假条早早走出校门,6点15就在等了,司机6点半过来接。想想这次9点左右总该到了。儿子上车后,来电说要9点半,相差半小时也正常,还是叫他安心坐着。
10点,我们在西站焦急地等着,总不见车,好在和孩子电话联系着,不至于太过担心。10点20,车终于进西站了,足足4小时哪!后来听儿子说他上车后就在那边兜兜转转一个多小时,上路后,也像上次那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而且这次车况更差,庆幸的是孩子一直身体好,没有出现晕吐现象。但回到家也直喊头晕得很,午饭也没吃多少就去学校参加体育考了,好在也不在乎下午体育成绩。哎!真是心疼极了,说下次一定要自己去接了,这样孩子累坏了。
第三次,五一假期,我觉得自己开过去接也着实太累,联系好邻县同学家长,搭他们的车,因为听儿子说到邻县只要一个半小时。可结果,也是那么糟糕,司机不熟悉路,过于相信导航,上高速不久就叫下高速,更不可思议的是高速上还开错方向,足足开了3小时,而且那么小的车挤了十来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拖着行李,拥挤不堪……这回我下定决心了,以后都自己去接了,反正也没接几次,不久就回杭州了。
儿几次在囧车,让我联想到了《人在囧途》这部电影,虽然孩子经历并没有电影里主人公那么曲折,但的确也是一种成长经历,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电影里的两位主人公一路经历了从陌生人到成为朋友,牛耿的真诚也改变了李成功冷漠的性格,唤起李成功对真情的回归。我想,孩子几次囧车的经历,也是记忆深刻的社会阅历,从没离开过我们的他,独自经历一些认为是复杂却是社会常态的事情,未免不是好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