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作者~玖玖
万卷书与万里路,人生中总得有一件是需要做到的。两者都做到自然是最好,如果能将从书中学到的东西总在路途中那就更好了。
居住地的每一次变迁,都是身心的一种变化、成长,儿时于绿水青山中嬉戏游乐,少年时流窜于烟雾弥漫的游戏厅与网吧类场所,少年不再时就被迫地为往后今生想一想了。
想该怎么办、想现在学习还来得及否、想心中的那个女孩儿是否有了喜欢的男孩了、想怎么改一改陋习等等。
虽然不知道想这些于当时现状有无裨益或与关联的事情有什么用,但当时按耐不住躁动的心确实是一个事实。
现在回想,当时的诸多切实际和不切实际的想一想,是有那么一些用处与好处的,至少可以现在不想了,知道那是胡思乱想。
少年热血时,亦或者中二时。
总是梦想着今后一定要做那好男儿当走四方的“成长之路”,待到功成名就之时,衣锦还乡于那个女孩说上一句“我喜欢你,嫁给我好吗?”
幻想着自己一定能成为那脚踏七彩祥云的齐天大圣。
可是待到几年过后、走出家乡那泥丸之地,看了看外界的“世界那么大”,发现自己走一走、闯一闯的“雄心壮志”突然间就烟消云散、不复曾经了。
再回顾,女孩儿早已成为他人怀拥的女友,亲密无间中缠缠绵绵满目柔情似春日江水的。
那个女孩儿还是曾经的那个扎着马尾辫、拿着雪糕一边吃一边笑魇如花、笑的那么天真无邪的心中女孩吗?
再想一想,可能,早已不是了吧。
时间在走,人在成长,她也在变,当年的紫霞仙子早已坠入凡尘于爱河中不再自己。
虽然许多东西都已不复曾经,可终究没有那么一事无成,但还是交了那么几个知心好友,“海内存知己”终究是于己身上映照了。
“天涯若比邻”也在幼时不可想象的现代移动终端中实现了。
根本不需要主动联系,便可知晓对方今天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这些东西都可在网络上一览无余。
真要是需要帮忙的事儿了,也只是一个电话的事情。
但这个电话就有些耐人寻味,成为了考验“真情与否”的关键了。
若对方仍然念及以前的点点滴滴,举手之劳或者应急之需都可一定程度的帮衬,可如果先是自己觉得情义不够或者对方觉得扰人清梦,那便是往事随风了。
所幸自己不差,知根知底的几位好基友仍然是基友,不过现在该改一改称呼,叫作老基友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
家中的那个“废物”不在家了,母亲的心便有了些空洞,即便是随时通电话,但自己扫地时不再有人挡路、饭煮好了没人可叫来吃饭、晚上了不再有敲门声与“妈,给我开门”、早上不再有人说一句“我上学去了”,母亲的心,空落落的。
但她对于这个“千里路”是坚持的,不出门怎知世界之大,自己终会老去,不可能永远让自己的呵护成为儿女头顶的羽翼,所以,这个路是必须让其走的。
可出了门,离了家,却又想要了解到儿女的生活状况,可心中是真的放不下,毕竟是一个家中的“废物”,所以便将“钱够不够、不够给你打”的话语每次都要在电话里重复一遍。
待到春风拂过江南岸绿,北方游子归家承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千里路上遇见百般人,且先不论所遇到的每个人本性如何,就单单于自己所见所闻,便有诸多道理于世间里苟活的人身上显现。
街边的小贩、门前的迎童、开车的司机、道路上行走的路人……
这些,都是一个个道理。
见到了不观皮囊下崇高自洁的灵魂,亦遇见过美丽无边外貌下不雅的丑陋,见到了,自省,遇见了不好的,避让。
高堂雅士与走夫贩卒,皆有一份自己坚守的道理。
大道其行还有诗与远方,纵然一条咸鱼,还是要有点翻身的梦想的,万一某一天实现了呢?那时便可以作为一道主菜鱼汤上桌了。
愿那个女孩不用樽前翠眉颦,
愿知己好友踏尽天涯红尘归乡仍是少年心,
愿年迈双亲身心安好,也愿世人诸事教我行,暖风一笑作春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