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学剑
一觉醒来,已是凌晨二时许,再也睡不着。
这种失眠,像是一种例假,没有由头,却每隔一段时间,总有那么一次。辗转反侧,脑海里什么都想,什么都没有头绪,就是清醒着兴奋。生活中的种种琐事,陈谷子烂芝麻,在目光所及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一切都变得历历在目。
索性不睡。读过类似的科普文章,失眠之后建议起床读书看报,只到睡意来袭为止。这一招或许就叫“以毒攻毒”。反正是睡不着,不如起床。
可是,我懒着披衣起床,赖在那里,翻个身继续胡思乱想。确切地说,我不敢“索性”贸然与失眠作斗争了。死皮赖脸地抱着一丝侥性:要是昏昏沉沉地再次入梦了呢。睡眠对于人的健康,很重要呀。但是,依然睡不着。此刻,我蓦然惊悚:不敢跟天斗,不敢跟地斗,连最起码连跟自己斗都没有勇气了。缩小到后来,连跟失眠赌气,都已胆怯了。
曾经,“少年心事当拿云”。诗云:“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光景,何等可爱。无病呻吟,只因“无知者无畏”。及至青年,啥也不说了,一腔激情写春秋,愤世嫉俗,素有“愤青”之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年轻人的眼里,最容不得的是一个“俗”字。什么“一日三餐”,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管它“约定俗成”,在“愤青”的眼里,神马都是浮云。K歌,跳舞,熬夜,恋爱最神圣,言必谈真情。直到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之后,随着一个小家的诞生,才让一颗狂妄不羁的心安宁下来,终归乖乖驶到人生正常轨道上来。此刻,已逾而立,一转眼便是中年。
所谓中年,前有“三十而立”,后有“五十知天命”,自然中间这便是“四十不惑”了。因为凡事尝试过,努力过,失败过,被奚落过,被打击过,吃过苦头,淌过汗,流过泪,所以才知道一切都不容易。懂得越多,才越胆小。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靠谱,一切都越来越中庸。比如,身体健康,知道虽是壮年,却已明显力不从心,对熬夜拼酒之类的张狂之举已敬而远之;饮食方面,已有意识地远离大鱼大肉,且知道不能再由着性子吃得腆着肚皮,吃个七成饱吧。开车也研究《车辆使用说明书》了,停车不再窜上马路牙子,只为博得人家回头一看;走路也不再一阵风,知道散步就是最好的煅炼。上有老,下有小,牵挂着老人的病情,孩子的安全,爱人的心情。一切都中规中矩。
儒家的中庸哲学真是博大精深,放之四海而皆准。前段时间看一篇关于中庸方面的国学解读文章,认为中庸并非一种折中,亦不是一种颓废,而是一种智慧,一种调和。凡事只要立足中庸之道,虽然好不会好到哪里,但也决不会坏得不可收拾。“人到中年万事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一个人生路上负重爬坡的中年人来说,这也足够自我满足的了。
所谓中庸,就是求稳重,求修正,求平安,求全面。知道世上没有完美,明白努力可以进步,懂得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诸种因素,貌似缺一不可。追求成功的人多如牛毛,真正达到成功的人却稀如牛角。于是,在这种且行且珍惜中,就爱上了中庸,聊以安慰自己,放下包袱,专心修行。
中年,越来越中庸。它是一种懂得,一种成熟,包含着无奈,亦夹杂着满足。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它是一种修行。人生,来过这一遭,曾经剑走偏锋,终归老去,还是要回复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估计说的也是中庸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