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丨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一本生命之书

      我想每个人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生命之书,有些人比较幸运,找到了这本书,还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没有看到书的影子。《道德经》听名字多么熟悉又陌生啊!从小耳濡目染,真正接触其中的内容反而不多。如果真的要选择一本能让自己一生都受益的书,我希望会是《道德经》,我知道不同年龄段的人看完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毕竟大家所经历的事情不同,心态也就不一样。我也只能从我现在所能理解的去谈谈初次阅读的感受。以后还会有阅读的机会,那时候又会是怎样一个心境呢?我很期待。

      《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并不是每一章都能触动我心,仅仅挑了其中一些有感触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

      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任何价值都是基于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得以实现的,就是积极向上的理想以及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必须有一个远大而又切合实际的理想,目标促进行动,理想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方向与追求,并有机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展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看来,不一定非要取得多大的成就才是实现人生的价值,通过无私奉献也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水默默地奉献了自己,成就了亿万生灵,我们虽然没有水那般宽阔宏大,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做起。在自己有余力,有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千万不要奢求回报,带有不良目的性的奉献,只会让人鄙夷,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十三章》

      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重视身体好像重视大患一样。

      我们都应该接受过别人的表扬和批评,当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心里就像万马奔腾,好不快乐,如果因为一些过失,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我们也会一蹶不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要克制自己,所谓乐极生悲 ,就是快乐到了极点所产生的悲哀。年轻人都喜欢把“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可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内心没有躁动,那还算是青年人吗?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把得意放在脸上,该谦虚的时候还是要学会低头的,不要取得了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利而贬低自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十六章》

      认识常道的人是能包容一切的,无所不包容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可免于危殆。

      人要学会去包容身边的事物,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无,即使对于别人的过失,也能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包容。学会了包容,才能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不会感情用事,只有处事公平公正,才能考虑的周全。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成为领导?因为他们可以包容身边的人和事,可以公平对待每一个下属。只有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周全考虑,这才符合世界的规律,这才是所谓的道。领导之所以是领导,是因为他们考虑的更长远,作为普通人,我们更多的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十七章》

      最好的时代,人民只是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人民亲近他而赞美他;再其次的,人民畏惧他;更其次的,人民轻侮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相信他。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诚信”二字,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到,这就是讲信誉。朝三暮四之徒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出卖朋友,可以背弃信义,这样的人道路注定不会长远,即使身边有愿意去支持他的人,也都是一丘之貉,大难临头还不是会各自逃离。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如果你是一个诚信的人,总是会失去一些什么的,有得必有失,相信吧,到最后,你得到的一定会比失去的多。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

      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事物总是成双成对出现,有美才有丑,有高才有矮,有胖才有瘦。做人也是如此,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要服软的时候也要学会低头。凡事都有个限度,并不是多了就好,也不是少了就是最妙,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放着一杆秤,做任何事情都要掂量掂量。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偶尔的清闲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二十三章》

      所以狂风刮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特别喜欢这句话,每当自己心情糟糕的时候,脑海里总会冒出这句,我知道不管是怎样的情绪都只是暂时的,没有必要跟自己过不去。风会刮,但不会一直刮着,雨也会下,但不会整日都下着,人也是一样,不会总是开心,也不会永远难过,唯一能做的就是快乐的时候多享受当下美好的心情,难过的时候也要学会开导自己,做一些其他事情让自己的分心。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

      灾祸啊,幸福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之中。

      说说自己的经历吧,虽然学业上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成就,但是在情感上面,我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遇见了自己的喜欢的人。人生总会有太多不如意的事情,正是这些经历推着你向前走,去往了你去过的任何地方,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当初吃过的苦,正是一些经历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如果你正身处在自己的“祸”中,也不要灰心丧气,勇敢坚强地走下去,在苦难的生活里也能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德来报答怨恨。处理困难要从容易的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入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做起。

      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世上又有多少人是生来就有天赋的呢?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依靠的是后天的努力。由易到难,由小到大,有少到多,这才是正确的顺序,一旦搞反了,可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怕的就是心比天高,眼高手低,总想着一步登天,又或者渴望天上的馅饼往下落,我相信有这样的好事,但你是不是那个幸运儿就不好说了。尽人事听天命,我始终笃信。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

      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

      滴水能把石头穿透,绳子可以把木头锯断,千万不要小瞧积累的力量。万事开头难,如果你一开始就被困难打倒,后面的道路也不会走得太顺。做大事的人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着手,由易到难,由少至多。你想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离不开日复一日的锻炼,你想学富五车,就必须忍受寒窗的孤独,你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要去付出。跑马拉松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完成的,也是先从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慢慢累积的。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道理大家都能懂,能不能做到还要看个人的表现。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月=曰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

      我有三种宝贝,持守而保全着。第一种叫做慈爱,第二种叫做节俭,第三种叫做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你有这三件宝贝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心中有爱的人才会去爱别人,才能接受来自别人的爱,心中没有爱的人,做什么事情只会先想到自己,权和利弊,如果别人对他表示善意,他都会觉得别人另有目的。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即使是现在温饱已经普遍解决了,我们也不能丢了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即使生活好了,也不能铺张浪费。敢为人先的精神值得人敬佩,但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挺身而出”,因为稍有不慎,就成了哗众取宠。真正有才学的人,反而很谦卑,不会去抓住机会就显摆自己的才能,而是把机会让给真正需要的人,敢于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七十一章》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最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缺点。

      读书方恨知识浅,观海才知天地宽,人最大的无知就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当你看过了很多的书,走过了很长的路,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浩瀚宇宙里,我们连沧海一粟都比不过。往小里说,有些人喜欢自作聪明,明明一知半解,却装着好像什么都看透了。还有些人,确实什么都不明白,愿意去求知,会给人一直傻里傻气的感觉,也会让人被他求知的真诚之心给打动。在我看来,有些东西,不知道就不知道,并没有要求一个人一定要什么都知道,虽然学无止境,但这也要用在自己的感兴趣的事情上来。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七十六章》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的时候就变成僵硬了。草木生长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死了的时候就变成干枯了。

      成长的东西都是柔弱的状态,而死亡的东西都是坚硬的状态,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看,如果内而观之,太强硬了就会被摧毁。如果一个人心太硬,那就跟死了没什么区别,因为他身边一定不会有太多的朋友,而内心柔软的人,善于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有较强的共情能力,他们不会缺少一颗善良的心。我们活着就要像草木一样柔软,狂风吹来,我们可以顺着风势倾倒,而不是迎风而上,让自己遍体鳞伤。当然了,该挺身而出的时候,也不能退缩。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七十七章》

      自然的规律,减少有馀,用来补充不足。人世的行径,就不是这样,却要剥夺不足,而用来供奉有馀的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在如今的局势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即使人不在那,心也跟着飞了过去,把自己暂时用不上的传递给真正需要它的人。今时不同往日,曾经的那种压迫生活早已经成为了过去,我们很庆幸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时代。当然也会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人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把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自己的腰包装得满满的,让别人傻傻地为自己买单。等到东窗事发,再怎么找补也无济于事。如果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你就要承担所有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七十八章》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冲激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四两可以拨动千斤,以柔也能克刚,不要小瞧了任何人,一只蚂蚁都能举起超过自身体重大约400倍的东西。小草看起来很柔弱,它能承受狂风暴雨的摧残,而坚硬挺拔的树却容易被折断。“柔弱”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是其中却含有无比坚韧不拔的性格。水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温柔起来,人人 都喜欢它,一旦它狂暴起来,人人都惧怕它。我们要学习水身上好的品质,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要能学会包容,都要默默地滋润万物而不求回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八十一章》

      真实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良善。真正了解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能深入了解。

      很羡慕一些人拥有好的口才,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中心,他们的言语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但并不是每个拥有好口才的人都是讨人喜欢的,有些人嘴上说得好听,实际却又是另一种作为,他说的跟他做的完全对应不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好听的话谁不喜欢呢?但正是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言语反倒是对自己成长帮助最大。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地说你的不是,如果有,这个人不是你的敌人,就是你最好的朋友,因为只有真朋友才愿意去说真话,他是真的为你了好。现在越来越喜欢那些默默无闻,却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看你的实际行动。做错了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断辩解或是推卸责任。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投入,尤其是学习一门技艺,博而不精,浅尝辄止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才能发现一个新的大门为你永远打开。

      同样是一本书,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无论这个想法幼稚,或是具有一定的深度,都是值得去肯定的。凡是看过的书都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留在你的生命中,未来的某一天,灵感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这个时候的你会感谢当时的自己,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生命也是如此,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所走过的每一条路,跨过的每一条河流,成就了现在的我们,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人和事,我们或许就成了别的模样,可能是更好的自己,也可能是比现在更糟糕,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恩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人。

      生命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一滴水,一颗小草,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我们学习的老师,从它们身上去找到人生的启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遇,某个瞬间,突然击中了灵魂。                                                                                                                                                  ——文/紫青 2022/5/19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