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李文星同年毕业。
只不过我比他幸运,找到了工作,并且还活着。
而将李文星推向池塘的一双双手中,BOSS直聘无疑是伸得最早的那只。
1. 产品设计埋下的隐患
正如名字所言,BOSS直聘从成立之初就主打“boss与牛人直接开聊”的功能,省去一切能省的中间环节,以“简洁高效直接”的特点抓住用户痛点,塑造了招聘市场的新品牌。
公司成立后的初期和扩张期,特别是2016年的上半年,BOSS直聘凭借这一新模式在招聘行业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而据今年7月的TalkingData的监测数据显示,Boss直聘以12%的用户活跃率仅次于老牌招聘巨头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
在产品模式上,BOSS直聘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能有精力与求职者直接开聊的BOSS大多来自于初创公司或是筹备期的公司,有些甚至没有HR,没有企业邮箱,没有营业执照,这就使得BOSS直聘在2015年初上线时采取了“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的产品策略。
事实后来证明,这个模式虽然存在漏洞,但对于前期的用户增长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推测,如果BOSS直聘在上线初期就采取了严格苛刻的审核制度,那么,这家企业现在是否还活着还不一定?
另外,BOSS直聘的其他产品细节也充满了心机,比如企业只是浏览了简历名单,但在求职者那里显示的是企业已查看了简历;企业对简历做了任何操作,在求职者那端显示的都是企业邀请加入;求职者点击“立即沟通”,还没等在输入框组织好语言,平台便自动向用人方发送一条模板问候语。采用前BOSS直聘员工“朱利安”的说法,这些看似巧妙的产品小伎俩,使得原本主动性并不高的招聘行业,出现了C端人才和B端企业均对对方表现“极为主动”的错觉。
2. 一切都是为了数据和KPI
截止到去年8月份,BOSS直聘注册求职者1065万,注册“职场 BOSS”181万。而同年 9 月份,BOSS直聘完成了 C 轮融资,总额2800万美元。
这当然得益于boss直聘的数据给投资方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初创公司,想要生存,就必须一切用数据说话。用户量、活跃率、市占率、销售额、商店排名等等,无一不关乎着一家公司的死活。采用“先发后审,不举报不处理”的策略及原则,降低用人企业的注册门槛,短期内涌入大量B端公司及岗位需求,进而带动C端用户的注册增长,通过一些产品上的小伎俩,促进平台的活跃率,这对于一个新崛起的招聘平台来说的确是“高明”的。
在招聘市场早已被智联、前程无忧、拉勾等巨头瓜分时,BOSS直聘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这些机制的确可以极大程度上帮助它吸引流量,迅速崛起。
此外,BOSS直聘采用了传统招聘平台的分公司制度,使得各个片区的分公司内部存在着竞争关系,而这种竞争,直接表现在销售团队的KPI上。而BOSS直聘的审核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本地区的销售人员,他们获取企业信息的方式仅限于网络。可想而知,地区的销售人员为了完成自己的KPI,为了月底多拿些奖金,对企业审查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企业高层需要数据好看,底层销售需要完成KPI,于是从15年执行至今的审核制度便一直没有变过。
3. 体量与风险一同增长
公司大了,风险便来了。
而亡羊补牢,出了问题先公关再改进,似乎是众多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一贯作风。
在这个着急的互联网时代,小步快跑,不断迭代,是许多创业公司选择敏捷开发的原因。为了软件提前上线,为了快速圈钱圈地,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能不要的尽量不要,风控永远排在增长的后面。
其实,从去年开始,就有人不断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爆料,平台上的企业诈骗、骚扰等现象日益增多,而作为平台方,BOSS直聘也仅仅是对违规账号进行封停。然而充满漏洞的注册及审核机制使得骗子们能够迅速注册一个新号继续行骗。这一点,BOSS直聘始终都知道。
漏洞一直存在,而却无法从根源上堵住。究其原因,还是为了数据,为了增长。
4. 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取舍
前BOSS直聘员工“朱利安”曾发文写道:
2016年底我离开Boss直聘,期间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因为原本我带着借助移动互联网打掉中间环节完成HR行业的一次革命的理想,却没想误入了销售们靠卖人简历而从中获利的皮肉生意。
任何一家公司,无论其大小,都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也绝不仅仅是解决了多少就业,为国家纳了多少税,更重要的是为这个社会,为他们口口声声呼喊的用户创造了多少价值。
我们能够看到,BAT等大企业每年都会“象征性”地发布自己本公司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而小公司一样需要承担起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小到保护自己平台用户的隐私,大到为贫困教育环保做出贡献。
这是一个“万众创业”的时代,也是一个超速发展的时代,在企业前进的道路上,万不可为了商业利益而背弃公司创立时的初衷,万不可用人命的代价换来一个行业的反思!
最新的消息是,Boss直聘从8月3日凌晨开始,调整了审核策略,执行先审核认证的流程。不久之后,在材料审核的基础上,会采取如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更为准确的审核认证措施。
下图是事件发生后8月3日应用商店里的软件评论截图,一方是义愤填膺地为李文星打抱不平,一方是清一色的无头像五星好评……
意外—热点—公关—爆点—再公关—淡忘,李文星事件很快又将成为一条过时的流水线新闻。
只是下一次再刺疼我们神经的,不知是张文星,还是刘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