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很美,《诗经》里的诗很美,《诗经》里的佳人更美。《诗经》里的哪位佳人最美?我觉得应该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主人。
孔子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被后代腐儒解释个稀巴烂。既然“思无邪”,就不可能有“淫奔之诗”,结果牵强附会的给每一首情诗下了一种合“礼”的解读。
对此,恩师杨军先生深不以为然,给我们讲《诗经》的时候专挑情诗讲真情,而且还有专著:《〈诗经〉婚恋诗与婚恋风俗研究》。
我对《诗经》完全不懂,能背诵的诗也寥寥无几,虽然也讲过《诗经》的一些选篇,但那几乎是从师父那扒下来的。不过总有那么一句两句走入我的心,“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就是这样的。当然,这首诗貌似不是情诗。
这句诗出自《卫风·硕人》,诗中描写了齐王的女儿出嫁的场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正是对此女子外貌描述中的一句。
事实上这首诗的作者对于女子的外貌完全不惜笔墨,28句的诗文中,有9句描写外貌,占全诗将近三分之一。
我们且看原文: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不能不说,每一句对美丽外貌的描写都是佳笔,但其它的笔墨仍没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来的经典。不管手如何,肌肤如何,牙齿如何,发型如何,笑容和眼睛始终是对于女人最重要的审美。
女人要会笑,虽然中国传统美女中不乏西施那样的冷美人,但主流审美仍然是喜欢会笑的女孩子。何况“硕人”就是贵人,贵人要笑容可掬,西施虽然美,但却是充满了“命运多舛”甚至“红颜祸水”的。
什么样的笑最美?我们今天喜欢用“灿烂”、“妩媚”,灿烂够开朗,却不够雅致。妩媚够温柔,却失了端庄。在“笑”的前面缀一个“巧”字,那美丽而恰到好处的情绪表达传神至极。
“倩”据说古时候是形容男子的,东方朔字“曼倩”,看来不仅“倩”,连“曼”字都是形容男子的。不仅东方朔字曼倩,在汉代还有隽不疑、于定国都是同样的字。这仨人籍贯都是山东的,《硕人》描写的这位齐国公主也是山东人,看来倩是先秦至汉山东人用来形容美丽外表的常用词。但是现代人想到“倩”绝不会想到男人,因为“倩女幽魂”深入人心。管它是形容男人还是女人!总之是美的让人动容。男人的美、女人的美是时候有相通之处,只是普通人很难放下性取向完全客观的单纯从审美的角度观察。当然还是劝大家不要放下,万一懂得了欣赏同性之美,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对同性产生了感情,跟我没关系。
我们把眼睛比喻为心灵之窗,一个人的心灵美不美我们看不到,但通过眼睛却可以观察。清代的审美大师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于眼睛的美有如此论述:
“面为一身之主,目又为一面之主。相人必先相面,人尽知之,相面必先相目,人亦尽知,而未必尽穷其秘。吾谓相人之法,必先相心,心得而后观其形体。形体维何?眉发口齿,耳鼻手足之类是也。心在腹中,何由得见?曰:有目在,无忧也。”
又说:
“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粗而大者,居心必悍;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目常定而白多黑少,或白少黑多者,必近愚蒙。”
美女需要聪明,否则那叫“胸大无脑”。聪明的女孩子从外貌上怎么分辨?按照李渔的论述要“目善动而黑白分明”。齐国公主的眼睛究竟是什么样?
首先是“美目”,好看!哪好看?盼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对于“盼”的解释就是“黑白分”。当然第一个这么解释的肯定不是段玉裁,应该是西汉毛亨的《毛诗》中最早这么解释。
很多文学一描写眼睛就是形状,什么叫丹凤眼、杏核眼,岂不知丹凤有丹凤的美,杏核有杏核的美,“三角眼”也不一定就是不美。但黑白眼仁的分明是美的必备条件。因为“黑白分”才能有智慧。现代人为了看起来“黑白分”戴个美瞳,实在大煞风景!相信我,你能用块塑料扩大瞳孔,却不能用块塑料提升你的智商!
看看吧,无论对外貌怎么描述,最终还是落脚在灵魂。眼睛传递着灵魂的美丑,表情传达着灵魂的态度。